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负利率,是一个理论落后于实践的研究问题。传统利率理论认为“利率不能为负”,现实中,全球已有经济规模超过25%的经济体实施负利率政策。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多个经济体数次降息以提振经济,以欧元区、日本为代表的9个经济体实施负利率政策,以期释放流动性,缓解通缩。日本的负利率政策有其内在的独特性和政策连贯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陷入低迷,长期量化宽松政策效果欠佳,其实施的负利率政策正是这个背景下的产物,是零利率政策的“加码”和“延续”。作为非常规货币政策的最高形式,其实施时间不长,实施力度也比较温和,学术界存在关于是否应该加大负利率实施力度、负利率究竟是否有效的诸多猜想。为了探明日本负利率政策的效果,本文创新性地将系统动力学(SD)仿真实验引入日本负利率的研究之中,提出在系统动力学仿真实验中,模拟不同“负水平”、不同“负时长”的利率政策下,其能否起到缓解通缩、稳定币值、刺激通胀的政策效果。本文围绕相关的理论研究,基于对于日本零利率、负利率政策的定性分析,构建了日本负利率传导的SD模型,审慎选择了2010-2025年的仿真区间进行了仿真实验:在-0.1%的现有负利率值的基础上,将利率分别在前次利率水平的基础上下降0.05%、0.10%、0.20%、0.30%、0.40%、0.50%、0.60%,得到不同负利率水平下通货膨胀率、汇率、M2和GDP的仿真值并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显示:在不同“负水平”的利率政策下,M2、GDP对负利率的刺激反应显著,可以说明负利率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且政策效果随实施时间增加而更加显著;在稳定币值方面,负利率效果不显著,但是可以看出,负利率程度越高时,本币币值越低。关于通货膨胀率的仿真结果显示,如果是从2010年起就开始实施负利率政策,即便是在现有仅-0.1%的利率水平下,到2022年左右,也将实现2%的通胀目标,即日本负利率政策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