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响应G20峰会和FSB的倡议,我国制定发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路线图,表明了我国支持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的态度。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趋同已得到国际上的认可,但是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是否改进了会计信息质量仍然存在争议。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不仅取决于完善的准则体系,还依赖于会计准则的有效执行,已有研究发现影响会计准则执行的因素不仅包括诸如公司特征和公司治理等内部因素,也包括一些外部因素,如法律和监管制度、政治关系和政府干预、地区市场化程度等。而本文基于财务报告供应链视角,以财务报告供应链各环节的参与主体特征为切入点,探讨会计准则执行效果的影响因素,找出影响会计准则执行效果的主要参与主体,以对未来准则的执行提供启示。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方法,首先对现有的会计准则执行效果和财务报告供应链相关的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从理论上分析财务报告编制、审计、批准、监督环节参与主体特征与会计准则执行效果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为验证假设,本文以深圳证券交易所对深市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考评结果作为衡量会计准则执行效果的标准,选取研究假设中涉及的财务报告编制、审计、批准、监督四个环节中参与主体特征的8个变量作为解释变量,以2009-2013年深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来检验上文提出的假设。 实证结果表明,会计准则的执行效果与CFO任期、审计质量、董事长和董事会秘书的任期以及政府监管力度正相关。基于此结论,本文提出了两点政策建议:一是减少与财务报告供应链环节直接相关的高管的流动性,关注新上任高管对保障会计准则执行效果发挥的作用;二是强化外部监管机构在保障会计准则执行中所发挥的作用。 不同于以往的研究,本文基于财务报告供应链视角,系统地研究会计准则执行效果的影响因素,并试图发现影响会计准则执行效果的主要因素,是一次新的尝试,为提高会计准则的执行效果寻找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