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tdatus)是一种资源补充快,恢复性强,增殖潜力巨大的渔业品种。山东省自20世纪80年代三疣梭子蟹育苗成功后,逐步开展三疣梭子蟹的增殖放流活动,2005~2008年是三疣梭子蟹的集中放流时期,累计放流三疣梭子蟹幼苗5.65亿只,创造了巨大的效益。此后,三疣梭子蟹放流活动作为山东省的重要增殖项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以2010~2013年山东半岛南部三疣梭子蟹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放流前的本底资源调查、放流后资源增加量调查、开捕前的相对资源调查以及秋季渔业动态调查,对山东半岛南部海区三疣梭子蟹各阶段的资源量、群体比例、生物学特征、回捕的产量、产值、效益、回捕率以及投入产出比等进行了初步评价。并根据评价做出以下结论:1.山东半岛南部三疣梭子蟹自然群体数量较少,海区混合群体中放流群体占主要部分,自然群体比例逐年下降。2012年后,放流资源群体成为混合群体主体,群体比例达97.5%以上,优势性明显。自然群体密度除2010年为17.21ind/(net·h)外,其余年份均小于1ind/(net·h);放流后,海区资源群体密度均有明显增加,资源补充效果明显。2.8月上旬资源调查发现,三疣梭子蟹主要聚集在湾内;8月下旬三疣梭子蟹逐步移动到湾外,利用扫海面积法对该阶段资源量以及苗种成活率评估:2010年三疣梭子蟹放流群体资源量为4714.61万尾,苗种阶段成活率42.80%;2011年资源量为1761.49万尾,苗种成活率阶段12.67%;2012年资源量为3263.28万尾,苗种阶段成活率20.42%;2013年资源量为4472.43万尾,苗种阶段成活率27.32%。总体来看,该时段三疣梭子蟹苗种成活率2010年保持较高水平,2011年下降明显,此后两年略有回升。3.通过对秋汛时段三疣梭子蟹生物学特征的跟踪调查,得到三疣梭子蟹当年的甲壳长-体重以及生长方程为:2010年:W=2.026x10-4L2.736(R2=0.859) Lt=220.44[1-e-0.086(t+1.552)] Wt=522.25[1-e-0.086(t+1.5522)]2.7362011年:W=1.400x10-4L2.816(R2=0.864) Lt=222.28[1-e-0.096(t+0.487)] Wt=568.85[1-e-0.096(t+0-487)]2.8162012年:W=10.30×10-4L2.418(R2=0.857) Lt=227.62[1-e-0.093(t+0.224)] Wt=515.92[1-e-0.093(t+0.224)]2.4182013年:W=2.663x10-4L2.685(R2=0.862) Lt=218.24[1-e-0.084(t+2.792)] Wt=505.97[1-e-0.084(t+2.792)]2.685(其中W为体重,L为体长,t为时间段,本文以15天为一个时间段)利用生长方程可对当年三疣梭子蟹一龄和二龄个体平均体长和体重范围进行预测,其中一龄个体体长范围195.25~201.10mm,体重范围375.25~429.06g;二龄个体体长范围215.19~225.05mm,体重范围487.13~553.74g。调查发现,实际捕获的三疣梭子蟹个体规格全部小于一龄蟹规格,初步推断调查年间海区三疣梭子蟹群体主要为一龄群体,多龄蟹群体很少乃至没有。海区三疣梭子蟹群体年龄结构变化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人为捕捞活动加剧加速了该变化的发生。4.对2012年山东半岛南部海域渔业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群落结构差异不明显(R=0.0.073,P>0.05),各放流海湾的群落优势种在放流以后发生改变,以甲壳类为优势种,并成为组群划分的决定性因素,但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基本不变;ABC曲线表明,增殖放流以及亲体产卵补充虽然对群落结构的变化产生了一定干扰,群落结构有所改善。5.根据相关管理部门统计,2010~2013年年平均放流苗种投入费用为1117.95万元,放流管理费和捕捞成本合计18128.35万元。放流总成本为苗种费、管理费和捕捞成本之和,即总成本合计19246.3万元,同年产出39091.65万元,则平均直接投入产出比为1:15.71,利润2.1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