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进入了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又一个转折阶段。在转折阶段面临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我国积极地参与国际分工,利用国内的资源与人力优势在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经济增长中,我国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专业化特色,东部基于国际分工下的对外贸易更加突出,而中西部相对滞后。我国在国际分工中主要扮演着劳动密集型生产加工角色。另一方面,我国传统的外向型经济受到美国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冲击而产生波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受到质疑,经济转型成为大势所趋。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亦成为我国“十二五”规划要求的重点。
为了研究经济转型增长与国际分工角色的关系,首先对有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理论分析及文献综述,梳理了影响经济转型的因素。鉴于对于国际分工角色的分析是比较贸易后的结果,因而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对外贸易与全要素增长率的关系,然后分析了影响贸易现状的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的历程表明,对外贸易对于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影响。然而,贸易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大小取决于一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及和贸易结构的影响,国际分工角色制约着贸易收益,贸易结构很大程度上又是由一国的产业结构布局所决定。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角色更多的体现在加工制造上,必须在外贸转型中改变国际分工地位,通过外向型经济转型改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布局。
本文以对外贸易为主线,产业间的国际分工为背景,分析了当前阶段中国在全球国际分工格局中所处的位置,通过经济转型增长的机制分析,得出了对外贸易对于经济转型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在经济转型增长与国际分工角色重构的实证上,利用中国1995-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进行动态面板数据分析,考察了对外开放与中国经济转型增长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中国1990-2010的工业数据比较分析了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之间的协整及因果关系。研究发现:贸易开放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着正向作用,对进出口贸易进行修正后,加工贸易对于我国生产率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减弱;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具有较大促进作用;产业结构是影响我国参与分工中贸易现状重要的因素,可见贸易附加值和产业结构转型是实现经济转型和国际分工角色重构的关键。最后,本文为我国实现经济转型增长和国际分工角色重构的路径提供了若干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