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叶燮《原诗》中的“情”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czbczbcz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燮的《原诗》作为中国古典美学总结的重要专著。它不仅以“情”为基调美学理论框架的系统性、批判性、民族性著称,而且以其美学的前瞻性、丰富性和现代性,在当下的诗歌语境话语中,获得了与西方现代诗学对话的可能。作为清初诗话的代表和集大成者,它不仅是当时历史时期特定思想的忠实反映,而且有不被忽略的历史个人身份表征。在美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意义,其理论性和系统性都很突出,始终是把艺术问题提到哲学的角度来进行研究和讨论,建立了一个以“理、事、情”——“才、胆、识、力”为中心的相当严密完整的美学理论体系,在中国古典主义美学中具有总结性的地位。而在《原诗》中,以“文章者,所以表天地万物之情状也”开始了对“理、事、情”的论述,中国古典文学中,从《乐记》开始,建立了最早以表“情”为基础的古典美学体系。本文从“情”出发,结合“理、事”去分析叶燮的美学理论。第一章重点分析叶燮美学中的“情”,从“兴”、“象”、“境”三个方面讨论叶燮的“情”,将“情”与状、态、趣味三者融合在一起,构成了对“情”的独特见解。第二章主要分析“情”与“理”、“事”的关系,三者的辩证结合构成了叶燮美学理论的基石,再通过“气”的融合,将“情”与“理”、“事”辩证的联系在一起。第三章主要论述“法”的贯穿性,“理、事、情”三者的统一主要是通过“法”来贯穿的,通过气的融合,“法”将其贯穿在一起,“法”是“理、事、情”三者的内容之法、标准之法、可学之法及求工之法,通过“法”,“理、事、情”三者的结合意义才能得以突显出来。第四章总结了叶燮“情”的意义以及《原诗》的美学意义。“情”的美学的审美风格体现出了一种审美的解放,美学家们大都具有率性任真的特点,而且关于“情”的美学赋予了这些追随者的率性任真以特殊的时代与社会的内容,他们以自己率性任真的创作冲破了传统美学规范的束缚,和谐为美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思想,和谐之美往往具有优美的美学特征。反中和的美学的审美风格显示出的却不是情理统一的优美而是情理分裂与冲突的崇高美与悲剧美,这时候的美学不回避冲突,而且自觉承担起了冲突,对人的自然人性、现世生活的肯定,这正是从审美风格的角度,显示出了中国传统美学向近代的裂变。
其他文献
在中国的纤夫中,巴蜀纤夫特色鲜明,且与抗战密切相关。在抗战期间,许多作家亲身感受巴蜀文化视域下的纤夫形象,为纤夫的独特魅力所感染,为他们抒写出一曲曲悲壮激越的抗战之歌,闪烁
明万历刊《钱塘县志》称“杭士自弘(治)正(德)以来,扬声艺苑者,(田)汝成为最。”田汝成(1501-?)所著《西湖游览志》和《西湖游览志余》素有盛名,其他著述《炎徼纪闻》、《龙凭记略》
16日,《关于汞的水俣公约》对我国正式生效。我国将采取多种措施,为应对和妥善解决汞污染问题作出更多努力。根据环保部、外交部、发展改革委等十余部门联合发布的公告,自2017年
战争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徐贵祥是新世纪战争文学的领军人物之一,被誉为正面强攻战争文学的“重型坦克”,他对战争的书写是全面的,深刻的,具有十分
马永卿师从元祐名臣刘安世,其撰写的考证笔记《懒真子录》和追录刘安世言行而成的《元城语录》是研究元城学派的重要材料。马永卿得刘安世以“诚”立身治学的教导,其笔记《懒
本文在继承前人少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谢榛《四溟诗话》中提出的诸多诗法,从命意、篇法、句法等三个方面加以研究。试图全面把握和深入了解谢榛诗法论提出的诗坛背景,诗法的分
中西方民族的思维方式,由于受不同自然和人文条件的影响,客观上存在差异。东方民族的思维方式呈圆形,以直觉体验为工具,强调整体性;西方民族的思维方式呈线形,以逻辑实证为手
目的通过论文式实验报告的书写,对改进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进行探讨。方法学生分为正常组和实验组,正常组学生按常规要求书写实验报告,实验组学生书写论文式实验报告。并在
研究目的:探究甲状腺癌骨转移的规范诊疗措施,为提高甲状腺癌骨转移的生存期提供指导。创新要点:本例病人通过普外科、骨科联合手术,内分泌激素替代治疗,I131治疗等多学科联
本文论述了艺术家们不断努力将中国绘画审美情趣和西方艺术精神融合,在不断的尝试与探索中,表达中国艺术家自己的审美意境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