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于10℃的活动积温是寒地水稻生产发展的最大限制因子之一,也是黑龙江省积温带划分的重要依据。在气温变化的条件下,研究黑龙江省垦区大于10℃的活动积温的时空变化,分析不同试验区的寒地水稻生育界限期,探讨寒地水稻品种产量和品质的稳定性,对寒地热量资源的有效利用、品种的合理布局和高产优质计划栽培等方面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本研究立足黑龙江垦区2001-2012年的气温变化,采用数据统计分析、区试试验方法,研究积温变化,以一、二、三积温带的肇源、友谊和洪河农场为代表,确定了不同试验区水稻生育界限期,利用AMMI模型分析了不同试验区水稻品种产量和品质的稳定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黑龙江垦区气温变化黑龙江垦区44个水稻主产农场中,2001-2012年4-10月份的月平均气温总增幅范围在1.1-8.8℃之间。其中,七星泡和克山农场总增幅最大;其次是宝泉岭、八五四和延军农场;八五八农场增幅最小;确定了各月份总变幅95%和99%的置信区间。就作物生育期4-10月份平均气温变幅而言,7月和8月份升温幅度最小,4、5、9和10月的升温幅度较小。即炎热的夏季升温幅度最小,其次是春季和秋季。2.黑龙江垦区积温变化在参与统计的85个农场中,与原区划结果相比,黑龙江垦区共有35个农场活动积温增加了1个积温带水平,占农场总数的41.2%。黑龙江垦区积温的变化,导致农作物种植范围向北扩大。3.不同试验区水稻生育界限期确定以一、二、三积温区的肇源、友谊和洪河农场为代表,对1993-2012年的日平均气温进行统计分析,确定了3个试验区的大棚旱育秧播种最早界限期、旱育秧安全播种界限期、旱育秧中苗移栽早限期、旱育秧中苗安全移栽早限期、大苗安全移栽早限期、安全成熟适期、安全成熟晚限期、安全齐穗适期终日和安全齐穗晚限期,并确定其相应的95%和99%置信区间。3个试验区水稻从播种到移栽的界限期均随活动积温的减少而延后,洪河农场较友谊农场的播种最早界限期、旱育秧安全播种界限期分别延后6天和8天,相邻的两个积温带间的其它界限期均相差3-4天;当水稻进入齐穗期,界限期基本随着活动积温的减少而提前,相邻的两个积温带间界限期相差3-4天。4.不同试验区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稳定性基因型G对千粒重和穗粒数影响最大;环境E对穗数影响最大;G×E对试验中结实率和产量影响最大,G×E对其它性状均有较大影响。本试验条件下,建07-1023在查哈阳农场、空育131在梧桐河、290和853农场、北粳9005在850农场、龙粳20在军川农场表现出最佳的适应性。5.不同试验区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相关性分析在本试验条件下,二次枝梗数和穗长除与结实率、产量相关性不显著外,与其他指标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穗粒数除了和结实率、产量未达显著水平外,与其它指标间均达极显著相关;结实率除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外,与其它性状相关性均未达显著水平;产量除与穗数达显著正相关外,与其它性状相关性均不显著。6.不同试验区水稻品质的比较和稳定性分析AMMI模型分析结果可知:基因型对外观品质和游离脂肪酸影响最大;环境对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影响最大;G×E对加工品质的影响最大;龙粳20品质综合表现较好;850农场除了对蛋白质的鉴别力较差外,对其它品质的鉴别力较强,和生产实际基本一致。所以可以应用AMMI模型较好地进行不同试验区水稻品种稳定性的研究,为对照品种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