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情况日趋严重,心脏瓣膜病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严重的瓣膜病有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因此,及时的诊断、良好的监测和正确治疗方式的选择对于心脏瓣膜疾病患者的疗效和预后至关重要。本实验初步检验凝血因子ⅩⅢ(FⅩⅢ),Ⅰ型胶原蛋白α1链(COL1A1),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对于心脏瓣膜病导致的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效能,判断它们能否成为一个具有研究前景的慢性心衰诊断标志物,,为临床上早期诊断和治疗心衰提供实验基础。方法我们前期通过蛋白组学方法,在不同的两组人体心包液中筛选出三种与心衰相关的蛋白作为候选的待测标志物,对受试者进行相关评估后,随机选择20例心功能不全的心脏瓣膜病(VHD)患者(心衰组)和心功能正常的心脏瓣膜病患者(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两组人群心包液中的FⅩⅢ、COL1A1、COMP的浓度,再随机选择42例心功能不全的心脏瓣膜病(VHD)患者(心衰组)和心功能正常的心脏瓣膜病患者(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两组人群血浆样本中的FⅩⅢ、COL1A1、COMP和脑钠肽氨基端前体(NT-pro-BNP)的浓度。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等统计学分析,评价各心衰相关蛋白对心脏瓣膜病所致慢性心衰的诊断效能。结果通过ELISA检测,在心衰组及对照组的心包液中,FⅩⅢ(3403.53土1920.17ng/ml 和 2787.14土 1277.73ng/ml,p=0.239)、COMP(5776.98±2599.46ug/ml和 4853.82±2561.47ug/ml,p=0.224)和COL1A1(1866.70±794.77ng/ml 和 1926.27±755.50ng/ml,p=0.809)均没有统计学意义。而在两组的血浆中,心衰组FⅩⅢ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23.96±4.27ug/ml 和 34.28±11.00ug/ml,p<0.001),NT-pro-BNP 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1234.5±557.7pg/ml 和 524.7±297.1pg/ml,p<0.001),但是 COL1A1(6235.46±1927.39pg/ml 和 6137.12±1944.62pg/ml,p=0.750)和 COMP(190.01±26.61ug/ml 和 227.11±30.14,p=0.067)的浓度在两组血浆样品中并无统计学差异。我们对血浆中FⅩⅢ、NT-pro-BNP和两者的组合进行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结果表明三者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3、0.896和0.965,FⅩⅢ在最佳截点26.11ug/ml时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和85%,NT-pro-BNP在最佳截点613.7pg/ml时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5%和82.5%,两者组合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达到82.5%和95%,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结论本研究首次发现心脏瓣膜病所致慢性心衰患者存在FⅩⅢ血浆浓度的显著减少,血浆FⅩⅢ浓度可较好的反应慢性心衰和心功能正常的瓣膜病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并且其与NT-pro-BNP的组合诊断明显提高两者单独的诊断效能,值得作为一种新型候选标志物进行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