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牙周炎是口腔内科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上对慢性牙周炎患者主要采用二维影像检查方法,摄片后图像易存在放大和失真,无法准确地观测出牙槽骨密度分布及骨量变化的实际程度,更不能清晰的显示出颊舌侧骨板的结构和骨壁的破坏的情况,因此对牙周炎的诊断、治疗及效果的评价造成较大的困扰。CT虽然也可准确的反映出所需观察的部位,亦能利用软件在图像上进行测量,但由于拍摄成本高、辐射剂量大等原因限制了应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摄影(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是一种较新型的CT技术。它的成像原理是利用低能X线锥形束对患者需要拍摄部位进行360°扫描,其特点具有辐射量低、扫描时间短、操作简单、图像清晰可调节等。本研究的目的是应用CBCT观察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后牙槽骨的变化,探讨CBCT在评价慢性牙周炎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5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左下第一磨牙,使用CBCT分别测量四次牙周基础治疗前后患者近远中、颊舌侧四个位点釉质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的距离和近远中牙槽间隔顶及颊舌侧牙槽嵴顶至根尖水平牙槽骨的高度和密度,评价牙周基础治疗后牙槽骨的变化。结果慢性牙周炎患者经过四次牙周基础治疗前后左下第一磨牙不同疗程近远中位点、颊舌侧位点的牙槽骨高度的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1次与第2次牙周基础治疗后骨密度较前无明显增加(P>0.05),第3次牙周基础治疗后骨密度较前有所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次牙周基础治疗后骨密度较第3次治疗后有所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CT可清楚地显示牙、牙槽窝及上下颌骨等之间的空间解剖关系;尤其对颊舌侧骨密度的观测是传统影像学检查方法无法比拟的;测量近远中牙槽骨的高度与用探针测量的高度几乎一致,测量数据可靠且具有可重复性、无创性,对牙齿和骨吸收、破坏的形态评价CBCT优于二维成像技术。通过对5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的左下第一磨牙测量分析显示,慢性牙周炎患者经过完善的牙周基础治疗后牙槽骨高度基本不变,但牙槽骨密度增加,说明经过治疗后牙槽骨高度丧失及骨吸收没有加重。因此CBCT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慢性牙周炎患者治疗前后牙槽骨吸收的形态及其骨密度状况的影像资料。利用CBCT这项技术可清晰、便捷、准确地观察到慢性牙周炎患者经过牙周基础治疗及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宣教后牙槽骨的变化,CBCT可以作为评价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前后牙槽骨变化的一种可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