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通过研究克罗恩病肛瘘术后运用科室经验方白竭散换药,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手术创面愈合率及总体疗效评价,并观察换药后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计数、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创面羟脯胺酸含量的变化,评价白竭散外用对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本课题从中医药外治法入手,结合散剂的特点,初步探讨白竭散促进克罗恩病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机制,为缩短术后换药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提供了新的思路,为白竭散的临床广泛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本课题通过观察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行克罗恩病肛瘘手术治疗的住院病人40例。男女比例为23:17,年龄均在14-54岁之间,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后第2天开始换药,每日1次,治疗组用含有2g/cm~2白竭散的凡士林纱条填塞创面,对照组则用凡士林纱条填塞创面,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创面原始面积等一般资料;于术后第7d、14d计算创面愈合率;肉芽组织中成纤维细胞计数采用病理学观察;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法)分析TGF-β1和α-SM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羟脯氨酸含量的变化;术后第30天观察总体疗效;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完整的纪录。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客观评价。结果:治疗前对两组病例的一般情况即性别、年龄、创面原始面积以及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进行均衡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不良事件。研究结果如下:(1)两组患者克罗恩病的活动指数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4天的CDAI值经统计学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组手术及白竭散换药对克罗恩病本身的病情无明显影响。(2)创面愈合率及总体疗效评价:两组在术后第7d、14d进行创面愈合率评价,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意义,表明治疗组在促进创面愈合,提高创面愈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术后第30天评价治疗组和对照组总体疗效,治疗组总体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90%,采用秩和检验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表明治疗组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3)创面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计数:术后第7、14d创面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计数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意义,说明治疗组在促进创面愈合方面优于对照组。(4)创面TGF-β1和α-SMA的表达:术后第7d、14 d治疗组较对照组术后同时间点的TGF-β1和α-SMA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在调控TGF-β1和α-SMA的表达方面优于对照组。(5)创面羟脯氨酸的含量:术后第7d、14 d治疗组羟脯氨酸的含量较对照组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升高羟脯胺酸含量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本课题研究显示,白竭散能提高创面愈合率,增加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计数,调控TGF-β1和α-SMA的表达,增加创面羟脯氨酸的含量,促进创面愈合,临床疗效高,安全性好。因此白竭散可以广泛运用于克罗恩病肛瘘术后创面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