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叙事学在西方己走过了40多年的发展历程,形成多个流派,研究范围也从文学拓展开去,开始关注各类叙事。随着近几年我国本土叙事学研究掀起新的高潮,运用叙事理论研究报告文学开始得到报告文学批评界的认可,并出现了一些探索性的尝试。总结来看,国内运用叙事学对报告文学进行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单一作品的片面分析上,特别是对于名家之作给予较为全面的解读,其中挖掘报告文学的精神内涵和社会承担依然是重点。对新世纪报告文学进行研究,对于正确认识中国报告文学的历史和现状、成就与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世纪以来,报告文学作品频频引起社会震动和再思考,并不是偶然、个别的现象,而是报告文学遵循其自身内在规律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其发展到新阶段的重要标志。对新世纪报告文学进行叙事学研究,透视中国当前纪实叙事文学的叙事特点,这对深化并扩展报告文学叙事学研究有积极意义。结构主义叙事学大师热奈特将叙事分为三个层面,即故事、叙事(文本)、叙事行为。本文以此为理论基础,拟以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叙事结构为理论框架,研究新世纪报告文学的叙事内容、文本表层结构与建构叙事文本的方式,以总结其叙事特点。本文正文第一部分是对新世纪报告文学叙事视角的研究。报告文学的真实性对叙事的视角有一定的限制,但正是这种限制才使得叙事视角成为报告文学的一种重要的叙事语言,而不同的视角运用会有不同的审美效果。第二部分是对新世纪报告文学叙事时间的研究。叙事视角侧重在于事件呈现的角度,而叙事时间则侧重事件的文本呈现和社会现实中的差距,在这种差距具体会体现在时序、时距和叙事频率三个方面。第三部分是对新世纪报告文学叙事结构的研究。和前两个部分相比较,叙事结构是更为宏观的叙事分析,报告文学作为一种叙事文学话语,其叙事是以一定的方式来组织的,它的叙事结构也会形成一些模式。这部分议论中,除了涉及到传统的以线型来区分的结构模式,还会总结在报告文学创作中常用到得三种结构模式,即横向全景式结构、集合式结构和纵向分析式结构,这三种结构模式各有长短之处,并不是报告文学叙事的万能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