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残疾人就业问题都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对于残疾人来说,就业是其基本的权利,更是其实现自我价值,提高自信心的重要途径。因此,解决好残疾人就业问题对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研究残疾人就业问题时,参考了研究一般就业问题的分析思路。在理论方面,探讨了在劳动力市场上可能影响残疾人就业的相关因素,随后对中国现阶段残疾人的就业模式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分析了国外促进残疾人就业的相关政策。在实证方面,本文先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了现阶段中国城镇残疾人就业量的变动趋势,同时对于各类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情况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根据2004~2013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建立面板数据回归模型,进而利用回归结果对城镇新增残疾人就业量与各类影响因素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残疾人就业状况,还是经济增长、第三产业占比、残疾人受教育和培训状况以及社会保障和就业性财政支出情况等相关影响因素,其区域差异性都是较为明显的。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经济增长与残疾人就业增长具有非一致性。第三产业对于残疾人就业量的影响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性,东部地区第三产业占比与残疾人就业量之间呈负相关;而在中、西部大部分地区,第三产业占比的增加有利于促进残疾人就业量的增加。在东部地区,接受职业培训的残疾人数量的增加以及社会保障和就业性支出的增加都可以促进残疾人就业量的增加。而在中、西部地区,上述两个因素对于残疾人就业量的影响效应较为复杂,除了效应的正负性变动较大,弹性系数的大小也表现出较大的区域差异性。基于以上分析,我国应该实行区域差异性残疾人就业政策,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状况,合理的分配三种主要就业形式的残疾人比例。东部地区应该更加鼓励残疾人自主就业,而中、西部地区则应该落实好按比例安排就业制度,更好地推动残疾人就业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