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各项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的特定历史时期,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呈多发态势,涉及的社会面越来越广,手段趋于暴力化,规模逐渐扩大化,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局部社会稳定和治安稳定的突出社会问题。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是党和政府亟需解决的课题。在法治框架下,正确认识我国当前所发生的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和特点,探寻其形成的深层原因,并从构建一套科学的群体性事件预防处置机制入手,有针对性地提出科学实用的预防处置法治对策,使其在未发生时能有效预防,刚萌生时能有效化解和控制,发生后能依法及时妥善处置,事后能够得到巩固防范,最大限度减少其负面效应,最大限度降低处置成本,有利于经济社会的正常健康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本文对群体性事件进行研究,探索其发展变化的规律,从法律规制的角度,探讨基层群体性事件的法律调整机制,提出标本兼治的法治对策和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阐述了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概念及其特点。二是基层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分析,主要介绍法制方面的因素:法治预设的救济渠道不畅;相关法律缺失和不完善;民意表达的合法途径遭堵塞;信息不公开、沟通不畅通;不依法行政、滥用职权;部分群众的法律意识淡薄等。三针对当前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及其产生原因,提出了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法律对策,从群体性事件的“事前预防——事中处置——事后巩固”三个步骤来调整和应对:(一)事前预防阶段法律对策,1.依法构建社会利益协调机制;2.建立健全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3.加强检察监督破解信访困局;4.切实加强普法教育,增强群众的法治意识;5.加快法律制定和完善工作有助于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6.培养现代法治意识,切实依法行政;7.完善行政问责制;8.完善行政监督和制约机制,确保权力正确行使;9.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二)事中依法处置,1.事件形成之初,应当马上启动应急预案,有效控制事态发展;2.事件处置过程中应“以疏代堵”,及时公开权威政府信息;3.应依法尽快回应公众对焦点问题的要求;4.处置群体性事件应采取必要的应急手段,严格区分事件性质、分类处置;5.处置群体性事件过程中应注重比例原则;(三)事后处理阶段,1.借用新闻媒体舆论手段来巩固处置成果;2.建立健全事后评估机制,抓好日常防范工作;3.信守承诺,有诺必践;4.查清事件真相,追究相关责任;5.公正对待涉案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