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放射性核事故的发生,骨髓移植预处理以及肿瘤的放射性治疗中,常会伴有不同程度的放射性皮肤损伤。国内外研究表明,阿米福汀、己酮可可碱、口服酶类及相关中药均有一定程度防治放射性皮肤损伤作用。但临床治疗中,放射性皮肤损伤的药物治疗暂无明确。贝沙罗汀作为一种维甲酸X受体(RXR)激动剂,可通过影响其结合受体的信号传导途径发挥作用,临床应用于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手部皮炎,银屑病等。本课题旨探讨维甲酸X受体A(RXRA)激动剂贝沙罗汀(Bex)的早期运用对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影响。方法:利用电子射线照射SD大鼠局部皮肤创建放射性皮肤损伤动物模型。随机平均分组成Bex组及Pbs组后,分别注射贝沙罗汀(Bex溶液)与磷酸缓冲盐溶液(Pbs溶液)进行干预。两周后观察各大鼠放射性皮肤损伤程度及愈后,60天后处死大鼠并取样。本次实验采用的细胞株为人表皮成纤维细胞(WS1细胞)。CCK8试验检测不同浓度贝沙罗汀对辐射后WS1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贝沙罗汀对辐射后WS1凋亡的影响;Western-blot方法及免疫荧光试验检测贝沙罗汀对WS1细胞内RXRA表达量的影响以及WS1细胞核内RXRA表达的变化;使用活性氧探针试验及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检测并观察贝沙罗汀对辐射后WS1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的变化。结果:1.Bex组大鼠皮肤损伤程度在照射后3周开始出现明显差异,损伤面积明显少于Pbs组,并一直延续至处死前。损伤-时间曲线图表明:SD大鼠皮损面积的差异性于第三周开始缓慢增大,约第5周面积差异达到顶峰。2.HE染色组织切片显示:两组仅在损伤面积比例方面存在差异,损伤区域及愈合区域无明显差异。3.CCK8试验表明:0.01umol/1至1umol/1的Bex对辐射后的WS1细胞具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1umol/1至3umol/1的Bex具有一定的细胞毒作用;在WS1细胞接受辐射刺激前,使用适当浓度Bex预处理,并未明显减轻辐射对WS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在WS1细胞接受辐射刺激后再给予适当浓度Bex,可明显减轻辐射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4.凋亡试验:未照射组WS1细胞予0.1umol/1 Bex预处理4小时后,晚凋率呈现上升趋势,但24小时后,反较前有所降低;0.5umol/1 Bex预处理和10Gy辐射处理可显著增加WS1细胞的凋亡率;予以0.1umol/1及0.5umol/1 Bex预处理的细胞中,照射后的凋亡率无明显改善;10Gy辐射刺激后再给予0.1umol/1 Bex治疗的细胞中,4小时后,凋亡率呈一定程度的降低,24小时后,细胞凋亡率从16.33%降至9.75%。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接受辐射刺激前,0.1umol/1 Bex并不明显影响WS1细胞细胞核内RXRA蛋白的表达;接受10Gy辐射刺激后,WS1细胞细胞核内RXRA蛋白表达量增多,再经Bex治疗后细胞核内RXRA蛋白表达较前降低。6.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l0Gy辐射后WS1细胞总RXRA蛋白水平降低,0.1umol/1 Bex药物作用后,蛋白水平相比减少。7.活性氧探针试验表明:WS1细胞接受辐射15分钟,30分钟以及60分钟后,活性氧水平出现了明显的上升。予以0.1umol/1 Bex药物干预后,活性氧水平较前明显降低;WS1细胞接受辐射后2小时、4小时、6小时、8小时、10小时,无论是否Bex药物干预,其活性氧水平波动无明显规律性改变。结论:Bex能有效的缩短45Gy照射后SD大鼠的皮损病程及促进皮肤修复;辐射刺激前预防性运用Bex,并不显著影响细胞的增殖与凋亡;辐射刺激后再予以Bex治疗,可明显减轻辐射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同时可有效降低辐射后的凋亡率;辐射刺激前,WS1细胞核内RXRA处于低浓度水平,Bex的防辐射作用极其有限;辐射刺激后细胞内的RXRA显著增加,Bex可能通过结合RXRA并激活信号传导通路而发挥了生物学作用。Western-blot检测结果与免疫荧光结果不尽相同,可能考虑受细胞核以外的RXRA影响较大,并不能完全体现细胞核内的蛋白水平改变,仍需质核分离进一步验证;其减轻辐射损伤机制可能为:Bex在辐射刺激后的早期,通过激活RXRA结合相应受体,并作用于核外,有效的降低细胞内活性氧水平。通过减少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的产生,发挥抗氧化及抗炎作用。本研究揭示了适当浓度Bex对SD大鼠及WS1细胞有效的防辐射作用,并对相关机制提出具有依据性猜想,为放射导致皮肤损伤的防治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