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多位扫描单元的扫描链可诊断性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stin659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芯片功能的日益复杂,数字集成电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手机电脑、汽车芯片、医疗电子等等。芯片复杂度的日益提升导致芯片内部出现故障的概率越来越大,故障诊断工作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进入21世纪以来,芯片的特征尺寸也越来越低,更低的特征尺寸也加剧了故障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数字集成电路测试和诊断变得更加困难且耗时。扫描链设计作为最常见的可测试性设计方法,在集成电路测试和诊断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扫描链设计通过将内部触发器进行改造并以特定方式进行连接,提高对内部节点的可控制性和可观测性,从而提高数字集成电路的可测试性。但是扫描链电路专为提高数字集成电路可测试性而设计,本身的故障区分能力较弱,可诊断性较低。因此扫描链故障诊断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特征尺寸的降低,低功耗和低面积开销是数字集成电路设计的重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多位触发器应运而生。多位触发器通过晶体管共用、时钟树优化等方式来降低功耗和面积开销。在扫描链设计中多位触发器被改造为多位扫描单元,但是多位扫描单元的存在也给扫描链的可诊断性设计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面向多位扫描单元的可诊断性设计方法,主要研究成果如下:一方面,本文充分分析了多位扫描单元在交换过程中的各种限制,在基于扫描单元重连的可诊断性设计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多位扫描单元的交换分配方案,该方法极大地增加扫描链电路中故障敏感扫描单元的数量。另一方面,由于电路中的扫描单元数目较多,当前实际工业生产中多采用扫描压缩技术将多条扫描链压缩进单个扫描通道,以降低测试数据量和测试时间开销。本文提出了在满足后端设计约束情况下,扫描通道划分成组的方法,该方法可以保证扫描压缩下的扫描链电路达到最优的诊断效果。在ISCAS’89和ITC’99的基准电路的实验结果表明,当电路中的多位扫描单元比例达到50%并且电路中出现固定型故障时,平均诊断分辨率为1.306(理想值为1)。对于SA0故障,平均诊断分辨率为1.279,对于SA1故障,平均诊断分辨率为1.333。当电路中的多位扫描单元比例递增时,即使达到100%,平均诊断分辨率仍然在3以下。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大型电网的互联,电网中具有非线性特征的负载被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在这种趋势下,电网中除了会存在线性稳定的电力信号外,还会经常出现间谐波信号。目前,电力间谐波分析主要有基于积分运算和基于频率估计的微分运算两类算法。基于微分运算的方法具有数据周期短、计算量小、实时性较好的优点。然而,多个频率估计并联算法存在频率分辨率问题,本学位论文针对该问题,开展了相关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如下:
输电线路经常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异物悬挂、覆冰、着火等都会影响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传统的电力巡检工作方式主要是利用人工巡检进行开展,但是人工巡检存在着大量的弊端,随着四旋翼无人机技术的逐渐成熟,将四旋翼无人机技术广泛应用于输电线路巡检中,提高了电力维护和巡检的速度,减少人工成本,同时也能够很好的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满足电力巡检的要求。本文首先针对无人机输电线路巡检系统组成,对飞行系统、地面基站和网络
我国火电厂耗煤量高达全国总产煤量的50%,而在燃煤发电过程中锅炉的排烟热损失是全厂热损失中最大的,也是影响机组效率的最大因素,影响排烟热损失的主要因素是锅炉排烟温度,由于排烟温度过高所造成的锅炉余热资源浪费,在我国发电厂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对国内某600MW机组发电厂数据统计发现,其锅炉年平均排烟温度接近130.0℃,满负荷排烟温度甚至达到150.0℃。过高的排烟温度对锅炉效率有较大影响且大大增
近年来,伴随着光通信、工业控制、人工智能等领域日益增长的探测需求,近红外光电探测也随之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现阶段,滤波装置的高成本和集成工艺的高难度,使得近红外窄带光探测器在实际的设计和制备过程中受到诸多限制。硅基光电探测器由于与CMOS具有非常好的兼容性,是集成光电子器件的理想选择。本文拟研发一种高性能、易集成的硅基窄带近红外光探测器,系统地对其仿真设计、加工制备、性能测试及其在脉搏检测中的应用
分布式光伏中压直流变换器作为分布式光伏直流发电系统的核心装备,将光伏1000V以下的低压直流转换为中压直流并网发电,在分布式发电系统中应用,需具有效率高、体积较小的特点。基于高速宽禁带半导体的中压高频光伏直流功率变换器具有体积小、效率高等特点,但其传导电磁干扰问题严重,对通信环境和系统控制性能影响较大。LLC变换器可以在全负载范围内实现软开关,无源元件更少,整体效率与功率密度更易得到提升,在光伏发
单相逆变器在中小功率分布式并网发电系统中应用广泛,但是单相系统存在固有的二次纹波问题。通过在直流侧并联大容量电解电容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但是电解电容寿命短、可靠性低又制约了单相变换器的发展。因此,无电解电容功率解耦技术成为解决二次纹波问题的研究热点。本文在课题组所提出的具有升压和功率解耦功能的新型单相电压源型逆变器拓扑的基础上,围绕功率解耦控制算法展开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首先分析了课
随着物联网产业和信息产业逐渐兴起,集成电路产业也逐渐在其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在不断进步,然而在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集成电路测试问题日益严重:一方面,集成电路工艺技术进步,工艺尺寸不断下降,带来新的电路缺陷,电路出现故障的可能性也在增加;另一方面,集成电路规模增大,所要实现的功能越来越复杂。因此,集成电路测试内容不断增加,进而带来测试成本上升的问题。为应对集成电路测试
锂离子电池因其清洁环保、能量密度高、自放电率低等优点在电动汽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保证锂离子电池安全可靠的运行,需要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s,BMS)对电池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为设计了一款安全高效的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本文以锂离子电池作为研究对象做出了以下研究:1.介绍了电池的工作原理与锂离子电池型号的选择,分别对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充放电、电压特性进行
近年来,钙钛矿在集成光电器件如人造眼、电子皮肤、照相机模块和数字显示器等中的实际应用引起了对光电器件阵列不断增长的需求。传统光刻工艺包括光刻胶旋涂、紫外曝光和光刻胶烘烤等过程,在当今的半导体工业中被广泛用于无机半导体材料的图案化。但是,由于钙钛矿在许多极性和质子溶剂中具有溶解性和水分解性,该工艺不能直接应用于钙钛矿材料的图案化。我们通过PDMS印章辅助实现了钙钛矿薄膜阵列图案化生长方法,并实现了可
高频变换变压器作为光伏直流变换的关键设备,其不仅需要保证各项寄生参数满足设计所需的要求,而且要对其输出侧进行绝缘设计以实现串联中压输出。因此对寄生参数的计算以及建立绝缘设计方案成为变压器综合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有的理论对变压器漏感的计算不够精准,导致漏感的设计值与实际值之间存在偏差;另外目前未有处理漏感与绝缘之间矛盾的解析理论,导致在综合设计变压器时仍有地方未能合理考虑。为此,本论文基于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