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急性门静脉血栓形成(Acute portal venous thrombosis,APVT)是指肝内门静脉分支、肝外门静脉主干、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内血栓的突然形成,导致门静脉系统部分或完全阻塞。APVT的形成原因有多种,主要包括肝硬化、肿瘤、凝血功能障碍、腹腔感染和口服避孕药物等。其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可以从部分闭塞的无症状到完全闭塞导致的剧烈腹痛,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血栓形成时间、程度、范围和部位有关。由于临床表现具有非特异性,早期容易误诊、漏诊,当血栓蔓延至肠系膜上静脉时,出现小肠淤血水肿,严重者可导致肠坏死。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APVT的确诊率不断提高。针对APVT的治疗主要有两个目的:1、防止血栓蔓延至肠系膜上静脉,避免引起肠坏死;2、实现门静脉再通,改善肝功能、避免发展为慢性PVT。因此,对于有症状的APVT患者,应早期积极清除血栓,再通门静脉系统,恢复肝脏血流灌注,减少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目前,针对APVT的治疗方式有很多。包括抗凝、溶栓、经皮机械取栓术(Percutaneous Mechanical thrombectomy,PMT)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等。抗凝治疗是APVT的基础治疗,再无抗凝禁忌证的情况下应立即开始全身抗凝治疗,这一点已达成共识。然而,单纯抗凝治疗仅有少部分患者能实现门静脉再通,并且在随访过程中门脉高压的发生率较高。溶栓治疗是APVT治疗的另一种选择,较单纯抗凝治疗可以快速溶解血栓,改善门静脉血流灌注,使门静脉再通率得以提高。但是,溶栓治疗有较高的出血风险,如穿刺部位渗血、严重的腹腔出血、脑出血等。并且,溶栓治疗需要频繁检测凝血功能、长时间卧床泵入溶栓药物以及住院周期延长等增加患者经济、心理负担,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PMT作为一种新型治疗血栓的方法,因其具有快速清除血栓、减少溶栓药物应用、无溶栓潜在出血并发症等优点,已在国内外应用于冠状动脉、下肢动静脉、肺动脉等部位的血栓。Angio Jet作为一种新型血栓抽吸装置,可快速清除管腔内血栓,尤其对新鲜血栓效果明显,在四肢动、静脉血栓性疾病中已广泛应用,也有学者将其应用于APVT的治疗,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PVT曾被视为TIPS的相对禁忌证,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这一观念正在逐步改变。多项研究结果显示,TIPS可为门静脉提供低阻力的流出道,加快门静脉血流速度,有助于APVT患者的门静脉再通。但是,目前关于经TIPS途径应用Angio Jet治疗APVT的临床研究尚缺乏。我们回顾性分析本中心行Angio Jet血栓抽吸联合TIPS治疗的15例APVT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探讨Angio Jet血栓抽吸联合TIPS的可行性、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河南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行Angio Jet血栓抽吸联合TIPS治疗APVT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术前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危险因素、症状体征、发病时间、肝功能分级以及CT结果等;观察记录患者术中抽吸尿激酶用量、血栓抽吸量、支架类型、溶栓尿激酶用量、溶栓天数、血栓残留以及是否给予附加治疗等;分析术中治疗情况和术后随访情况(包括患者的症状、体征、并发症、门静脉通畅情况等),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本研究共入组15例患者,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中所有患者门静脉主干及肠系膜上静脉均进行了血栓抽吸,其中5例患者对门静脉左、右支进行血栓抽吸治疗。抽吸过程中平均尿激酶用量29.3±5.9万U;平均抽吸量为292±62.6ml。11例采用Fluency覆膜支架和E-Luminexx裸支架,4例采用Viatorr支架。7例术后辅助置管溶栓治疗,平均溶栓时间3.4±0.8d,平均尿激酶用量71.4±18.6万U。溶栓结束后造影评估血栓清除情况,其中5例可见门静脉主干和/或肠系膜上静脉血栓,3例给予球囊扩张、1例再次血栓抽吸、1例因支架远端血栓形成给予支架置入治疗。出院前临床症状均有缓解或消失,出院时支架管腔及SMV完全再通者7例(46.7%),部分再通8例(53.3%)。平均随访时间11.7±5.8个月,术后6个月完全再通者9例(64.3%),部分再通者5例(35.7%)。1例术后28个月再发血栓,给予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治疗好转后出院,1例术后因未规律服用抗凝药物导致血栓复发,未接受进一步治疗,2个月后因肝功能衰竭死亡。2例出现肝性脑病,入院后给予药物治疗好转后出院。所有生存患者均未发生肠坏死、肠穿孔及消化道大出血等门脉高压相关并发症。结论:Angio Jet血栓抽吸联合TIPS治疗APVT是安全、有效的。对有症状、单纯抗凝治疗失败和需要临床干预的APVT患者,该治疗方式可快速降低门静脉系统的血栓量、恢复门静脉系统正向血流,改善临床症状,早期实现门静脉系统再通,降低门静脉海绵样变及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样本量小及随访时间短,尚需更多的病例及长期的随访观察中远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