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顺应世界多样化、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潮流,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分别访问中亚四国和印度尼西亚期间,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简称“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社会各界纷纷做出反响。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于2015年3月28日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对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做出顶层设计和行动布局,并提出“宽领域、多层次、国际化、复合型”人才需求(1),这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人才支撑。重庆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Y字形节点位置,其所在高校应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机遇,重新定位人才培养。本研究以“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重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调查为起点,运用文献法、访谈法收集关于“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资料,采用文本分析法分析“一带一路”战略对重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影响的现状,通过分析现状发现重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实际存在的问题,并利用经济博弈论建立相关模型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及提出参考性对策。首先,笔者以重庆A大学为样本,通过对A大学的教务处人员及相关学院负责人进行实地访谈,收集相关资料,并对访谈资料及获取的文本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从高校人才培养理念、专业设置模式、课程设置方式、教学组织形式、教育评价方式这五个方面来分析“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A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其次,论述“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A大学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工科优势突出,人文社科遭忽视;二、专业设置口径窄、数量偏多;三、高校对“一带一路”战略背景缺乏重视;四、与“一带一路”相关的小语种课程、历史文化等课程缺乏,通过运用经济建模法分析出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学校与政府(教育部门)之间的多重动态博弈;政府、学校、社会(企业)存在一定程度的博弈;学院层面上的路径依赖等原因。最后,提出加强对“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视;继续发挥工科优势,提升人文社科地位;优化专业结构,拓宽专业口径;开设与“一带一路”相关的课程等建议。通过上述的梳理得出本研究的结论:“一带一路”战略对重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理念、专业设置模式和课程设置方式等方面,同时,存在专业设置口径窄、数量偏多等问题,研究发现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是重庆市高校人才培养各参与主体之间行为互动的结果,鉴于此,高校提出各参与主体共赢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更好地培养“一带一路”战略所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