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在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结构转型的背景下进行的一场攸关国计民生的革命。许多学者从多学科多角度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但大多是从制度设计和运行层面对养老保险制度这一正式制度设计进行研究。一个社会的制度结构是由“成文”的正式制度和“不成文”的非正式制度共同构成和作用的。但我们往往只看到了“成文”的正式制度,却不了解社会上还在通行并继续发挥作用的规则是什么。同样在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过程中,往往是重视养老保险改革前制度和改革后制度的重要性,而忽视了非正式制度安排的重要作用。本文正是基于以上的思考,将从非正式制度的视角探讨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文章首先回顾了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变迁历程,从中分析出了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模式与特点,并分析了统帐结合型养老保险制度的绩效。然后分析了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文化传统等非正式制度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非正式制度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之提供了舆论和思想准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的确立将减少改革的摩擦成本;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养老的积极因素将促使改革深入进行。非正式制度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国家—单位保障制”思想观念影响改革后制度的效率;平均主义、轻契约以及忽视个人责任的文化传统影响个人缴费的积极性;重储蓄、轻保险的实用主义行为习惯不利于保险保障体系的形成;诚信危机增加了制度改革的成本。最后分析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过程中加强非正式制度的建设的意义,并提出了具体的措施:用和谐社会的理念统领社会思想意识;要强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意识;要努力提高居民社会保险意识;要加强诚信建设。通过分析,本文认为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过程中要加强非正式制度的建设,促进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融合,以减少制度创新的阻力,从而促进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变迁顺利而有效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