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女高音与美声女高音是目前活跃在中国歌剧舞台、音乐会、歌舞晚会上的重要角色,由于她们演唱曲目的语言、风格和环境(用话筒和不同话筒)的不同,导致她们在用声方式上存在差异,此外美声唱法对女高音的声种有很多的分类,民族女高音是否也存在这样的分类,是笔者非常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为此本研究采用民族女高音与美声女高音对比的方法,通过对15名民族女高音和15美声女高音的问卷调查、嗓音临床检测、音域图测量、B超对她们的声带长度以及展长情况的测量,试图在生理条件、呼吸方式、声带使用等方面找出两者的特点和差异来,最后所得结论如下:(一)民族女高音虽然没有像美声女高音声种划分得那么细致,同样也存在着不同的类型,生理条件对民族女高音所唱曲目的类型是有影响的,需要引起民族声乐教学的重视。(二)民族女高音歌唱后的疲劳人数明显多于美声女高音(9:4),这与她们追求明亮的音色、用嗓较多、喉头上提(8:1)、喉腔紧缩(15:6)的比例较高,发声效率受到一定影响有关。(三)民族女高音与美声女高音在发[衣]时腔体使用差异较大,表现为民族女高音中高舌位的比例(12:4)、随发高音喉头上提的比例(8:1)、随发高音假声带内收的比例(8:4)、随发高音喉腔前后径缩短的比例(15:6)都明显大于美声女高音,这与两种唱法对音色的要求不同有关,也进一步阐释了两种唱法歌手共振峰不同的原因。(四)美声唱法要求不用话筒、富于穿透力,带来了她们在呼吸支持方面与民族女高音有差别,表现为美声女高音随发高音喉头上提的比例少(1:8)、声门打开的角度大(47.89度>43.40度)、打开角度超过50度的人数较多(6:0)。(五)民族女高音随发高音声带拉长的长度以及变化率都明显大于美声女高音声带长度和变化率,这与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对音色和真假声的比例要求不同有关。(六)无论民族、美声,从中低声区到中高声区,声带变化率加大,声带的运动是以等张性收缩为主;从中高声区到高声区,声带变化率变小,声带的运动是以等长性收缩为主。(七)并不是声带拉得越长越容易唱高音,而是要兼顾张力、振动面积和声门下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