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化学防治法在植物的病虫害防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农药的大量使用,会影响植物的代谢。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杀虫剂作为植物的胁迫因子会干扰细胞的正常功能,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本实验选取生产中常用的五种杀虫剂:5%阿维菌素,3%甲氨基阿维菌素微乳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g/L溴氰菊酯乳油,40%氧乐果乳油。测试玉米幼苗在其胁迫下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以期为合理使用农药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为合理评价农药生态安全性提供更科学的依据。本试验选用生产上常用浓度,用丙酮分别将五种杀虫剂稀释500倍、1000倍和1500倍,待玉米幼苗长至三叶一心时,通过微量进样器,均匀涂沫30μl药液到其第三个叶片上,药后24h分别测定五种杀虫剂胁迫下玉米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游离氨基酸总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活性氧清除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以及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此外,我们还测定了玉米幼苗在氧乐果和溴氢菊酯胁迫下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1、施药24h后,在五种杀虫剂胁迫下,会造成玉米幼苗体内脯氨酸含量的大幅上升,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下降,吡虫啉胁迫下,玉米幼苗体内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会上升。2、阿维菌素、甲维盐、溴氰菊酯和氧乐果处理的玉米幼苗体内H2O2含量、O2-含量和丙二醛含量均大幅上升,与对照存在极显著差异,吡虫啉处理后玉米幼苗体内H2O2含量和O2-含量上升,但丙二醛含量下降。3、施药24h后,五种杀虫剂胁迫下,玉米幼苗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上升;阿维菌素和氧乐果胁迫下,玉米幼苗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会降低;除氧乐果会使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上升外,其他四种杀虫剂处理后GPX活性下降。4、阿维菌素和溴氰菊酯1500倍液胁迫下玉米幼苗体内抗坏血酸(AsA)含量上升,五种杀虫剂胁迫下玉米幼苗谷胱甘肽(GSH)含量均下降;杀虫剂胁迫下,玉米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和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都是阿维菌素和甲维盐处理后活性下降,吡虫啉、溴氰菊酯和氧乐果胁迫下活性上升。抗坏血酸氧化酶(AO)活性的变化不具有规律性。五种杀虫剂胁迫下都会造成玉米幼苗体内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的上升。5、电子显微镜研究表明,应用溴氢菊酯会引起玉米幼苗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线粒体嵴的退化,淀粉体排列薄层的松散。有机磷杀虫剂氧乐果处理后则造成玉米叶片的表皮细胞,内细胞和气孔保卫细胞的细胞壁破裂,线粒体膜和叶绿体囊膜的降解;叶绿体的异常变化会对植物造成直接的伤害。此外,高浓度的氧乐果处理还可观察到过氧化物酶体和淀粉粒的积累。据此推测,在此三种浓度的不同杀虫剂的处理下,阿维菌素、甲维盐、溴氰菊酯和氧乐果,均会对玉米幼苗产生伤害,而吡虫啉对玉米幼苗具有生态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