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西汉墓中出土大量的陶建筑明器,是汉墓中的常见随葬品。对陶建筑明器进行类型学和年代学的研究,有助于理清其产生和演变轨迹。本文在分型分类的基础上,对陶建筑明器所反映的建筑特点、丧葬制度以及社会文化等方面展开研究,借助墓葬信息还原广西汉代的社会面貌。本文以广西汉墓出土的陶建筑明器为基本资料,对出土陶建筑明器的汉墓情况进行论述,然后运用考古类型学的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分型分式,再用比较法与广东、中原等地出土的陶建筑明器进行对比,从而对广西汉墓出土陶建筑明器发展序列进行补充说明。本文共分七章进行论述,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前言部分。主要阐述本文的选题意义及缘由、论文选题的研究现状。第二章:广西汉墓的发现与分布。对出土建筑明器的墓葬进行分别论述,说明墓葬形制及随葬品情况,总结广西出土陶建筑明器墓葬的时空分布。参照广州汉墓的分期方法,把广西汉墓西汉分为早、’中、后三期,东汉分为早、后两期。第三章:陶建筑明器的分类。对广西汉墓出土陶建筑明器进行系统分析,将其分为屋、仓、厕、城堡四大类。依据陶建筑明器的特征,陶屋可分为平房、干栏式、院落式、曲尺式以及三合式等五型;陶仓分单体型和前廊后室两型;陶厕分为厕和溷两型;城堡因为数量关系不分型式。分类后,结合出土陶建筑明器墓葬的年代,将陶建筑明器分为四期,即西汉中期、西汉后期、东汉早期:东汉后期。西汉中期单体式陶屋和干栏式陶屋同时出现,东汉早期由干栏式陶屋衍生出曲尺型平底陶屋;陶仓由西汉后期的单体式演变为西汉后期的带横廊式陶仓;陶厕及溷的演变;城堡的出现等。第四章:发展特点及区域对比分析。对陶建筑明器进行分类后,进而再运用类型学及年代学的研究方法,研究陶建筑明器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分析广西出土陶建筑明器与广东、河南等地同类器物存在差异。第五章:广西汉代建筑特点。广西出土陶建筑明器的鲜明特点,就是反映了汉代广西干栏式建筑的发展,这种发展在陶屋和陶仓方面体现的较为明显。通过对陶建筑明器整体造型的分析,可研究汉代建筑的特点。第六章:墓葬制度与文化交流。陶建筑明器及其伴随出土的随葬品,是汉代丧葬制度变化的具体体现。这种制度的变化受到当时“事死如事生”观念的影响。从出土的随葬品可以看出,汉代广西与中原地区以及中南半岛等地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有着较强的文化交流。第七章:详细分析陶建筑明器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包括农业、庄园经济以及厕所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尽量通过陶建筑明器还原汉代广西的社会生活状况。最后总结全文,并指出论文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