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瓦埠湖沉积物为研究对象,结合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巢湖—瓦埠湖内源磷素迁移动力学研究》(01045210),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减轻巢湖富营养化项目》(2005DFA90390),安徽省优秀青年基金(200137),研究沉积物内源磷的赋存形态、释放规律及控制条件。所有的分析测试工作都在安徽省污水处理重点实验室完成。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对沉积物进行了分层,并测定了各层的总磷,总氮,氨氮,硝态氮和有机质。结果表明TP随着沉积物的深度而递减,底层TP含量是311.98mg/kg,表层含量达到584.32mg/kg。TN上层比底层低。随着沉积深度的增加,硝化作用相对减弱,这有利于铵态氮的积累,表层的铵态氮含量是10.024mg/kg,底层的铵态氮含量是28.238mg/kg。而硝态氮则随着沉积深度的增加而减少,表层硝态氮的含量是6.211mg/kg,底层硝态氮的含量是2.324mg/kg。 (2)对沉积物进行了连续的磷分级浸提。磷的赋存形态分为以下几种:易溶性和弱吸附性磷磷酸二钙和磷酸八钙,铝结合磷,铁结合磷,闭蓄态磷,自生和生物磷灰石碳酸钙结合磷。论文应用李悦等人提出的实验方法,分析得出上述各种磷的赋存形态的百分比分别为1.45%,5.66%,32.12%,2.60%,22.30%。铁结合磷,自生和生物磷灰石碳酸钙结合磷,这两种形态的磷可能成为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内源。 (3)实验分析了瓦埠湖干湿样沉积物磷释放的差异,讨论了光照、pH、温度、DO、微生物、扰动等对内源磷释放的影响。由实验结果得出采用湿样的释放效果比风干后的干样的释放效果明显;在有光照的情况下,磷的最大释放量比蔽光条件下磷的最大释放量减少了1.42mg/kg;磷的最大释放量(y)与pH(x)呈抛物线相关,相应的回归方程为:y=3.0057x~2-39.371x+139.21;磷的最大释放量与温度呈正相关:y=0.473x-1.2867;在好氧状态下,沉积物也会发生磷释放,只是释放速度和释放量要比厌氧状态下小得多;有微生物作用的底泥,其内源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