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大鼠MCAO后缺血半暗区AQP4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及电项针对其的影响,探讨电项针治疗脑梗死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栓线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模型组(B)、电针组(C)及电项针组(D),采用Bederson评分评价神经功能、光镜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缺血半暗区AQP4和凋亡相关基因bcl-2及caspase-3的表达变化、干湿重法观察脑水含量的变化、电镜观察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1) Bederson评分比较:C组、D组分别与B组比较,3d、5d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2)光镜:C组、D组可见缺血半暗区胶质细胞和毛细血管增生,梗死程度减轻,D组较C组明显。(3) AQP4表达比较:C组、D组分别与B组比较,1d、2d、3d、5d时AQP4表达明显减少,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D组和C组比较,3d、5d时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4)脑水含量比较:C组、D组分别与B组比较,2d、3d、5d时脑水含量明显减少,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D组和C组比较,3d、5d时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5) caspase-3表达比较:C组、D组分别与B组比较,1d、2d、3d、5d时caspase-3表达明显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D组和C组比较,3d、5d时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6) bcl-2表达比较:C组、D组在各时间点bcl-2表达均明显增加,分别与B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D组和C组比较,3d、5d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7)突触数目比较:C组、D组分别与B组比较,3d、5d时缺血半暗区突触数目明显增多,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D组和C组比较,5d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8)电镜:C组、D组分别与B组比较,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明显改善,D组优于C组。结论:电项针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是多方面的,可能与降低MCAO大鼠神经功能评分,促进缺血半暗带区胶质细胞和毛细血管增生,减轻神经元损伤,改善神经细胞的超微结构,增加突触数目,减少脑水含量,抑制AQP4和caspase-3的表达,及增加bcl-2的表达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