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耕地,是人类的劳动对象以及得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和资源,而农户则是耕地利用中的行为主体和决策者,同时也是耕地利用变化的直接作用者以及相关政策的具体响应者。三十多年的国家改革开放政策,推动我国大量农村劳动力持续大规模向沿海城市及较发达地区转移,这也引起了政府的关注和重视以及社会各界对国家农业发展与粮食安全问题的担忧。因此,研究农民外出打工与当地耕地经营状况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找到两者之间的内在规律可以有效地避免农村劳动力外出对农业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从而对实现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江西省泰和县为例,利用相关统计数据和基于大量相关文献,经过三次的实地调查,问卷调查,深度访谈,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并借助相关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以农户为单位,从微观的角度对农民外出打工对耕地经营效果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区分不同类型农户,并着重分析劳动力外出对不同类型农户耕地经营效果以及对不同地形区耕地经营效果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得出以下结论:(1)上世纪90年代以来,泰和县农户劳动力外出变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阶段(1990-2000年)、快速变化期(2001-2005年)、多样化时期(2006至今)。农民外出打工呈现以下三方面的变化特点:就业类型由单一向多样化转变;农户类型也由纯农户向兼业农户过渡再向非农户转变,兼业化越来越明显;农户外出劳动力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2)农民外出打工对耕地经营效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耕地流转、耕地利用结构、耕地利用集约度、耕地产出、耕地肥力和耕地生态的影响上。不同类型农户按参与耕地流转户数比较:非农户>二兼户>一兼户>纯农户;按户均转入耕地面积比较:一兼户>纯农户>二兼户,非农户不转入土地;按户均转出耕地面积比较:非农户>二兼户>一兼户>纯农户。泰和县农村土地流转主要以出租、转包、转让、委托为基本形式,其中耕地的流转以出租、转包和委托为主,转让主要是政府主导的征地行为。(3)三类不同地形区耕地利用结构有差异。首先,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变化有差异;其次,户均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变化情况不同;泰和农作物种植结构趋向以水稻、油菜、季节性蔬菜为主,种植结构单一化。山区耕地边际化严重。(4)根据调查发现不同类型农户耕地集约利用差异较大。纯农户耕地利用主要为中度集约,一兼户和二兼户耕地利用主要为中度集约和高度集约。耕地集约利用变化也体现在时间和空间上。时间上,农作物劳动集约度均呈逐年下降趋势;空间上,劳动集约度下降发生在劳动力密集的粮食生产区,受各种因素影响,不同地区劳动集约度水平及其变化幅度在不同时期存在着显著差异。受自然、社会和经济的共同影响,不同区域集约度及其构成变化特征明显不同。(5)农民外出打工对耕地产出、耕地肥力和耕地生态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