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创业板成立2009年10月30日,截止到2015年12月底已有486家公司在创业板上市,总发行股本约1818亿股,上市公司总市值约达6万亿元。相较于主板上市公司而言,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原始股东主要由创业者个人、高管、风险投资构成。法规对于公司的原始股东转让其原有股份规定了一定的限制,由此产生了原始股东限售股。深交所对于除实际控制人之外的原始股东和高管的股票限售期为12个月,而对于作为实际控制人或控股股东的原始股东的股票限售期为36个月。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创业板上市公司原始股东在首发限售股解禁之后的减持事件和行为,以最早上市的42家企业自上市日起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发生的重要原始股东减持事件为研究对象,应用理论分析、统计分析以及案例研究等方法,对42家公司控股股东、高管(除去实际控制人)和创投股东减持的行为做总体分析。研究从减持行为表现、减持动机、减持的经济后果方面展开,总结出创业板公司控股股东、高管、创投股东减持的特征,并用典型案例分析做出具体说明。本研究针对42家公司原始股东减持的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创业板控股股东减持频率较低且并没有在解禁后马上套现,但一旦减持则倾向于大比例减持,减持普遍采用大宗交易方式进行;创业板高管(除控股股东外)的减持行为较为频繁,相当一部分高管选择解禁后立即套现,由于高管持股比例较小,每次减持规模较小;创投股东倾向于密集大比例减持,也普遍选择解禁后立即套现。三方减持前股价都普遍处于上升阶段,减持对股价上升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控股股东减持后股价还有小幅的继续上升,高管减持后股价走势趋于平盘震荡,创投股东减持后股价出现小幅下跌。三方减持都取得了超额收益,减持后都普遍出现了公司财务数据恶化的现象。通过吉峰农机的案例研究,发现高管减持与控股股东减持有一定联系,且经常选择在业绩较差的财务报告发出前减持,存在内幕交易的可能,但当公司面临退市风险时,高管和控股股东皆停止减持,其控股股东还采取关联交易方式对上市公司进行支持。创投股东减持取得了比控股股东和高管更高的超额收益,不排除其有操纵股价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