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于2007年6月至2009年9月期间,用野外观察、活体饲养观察和采集标本的方法,研究了甘肃省蝶类的群落特征和区系特征。结果是:鉴定到蝶类共计12科、26亚科、195属、480种及亚种,其中有1个新纪录属(电蛱蝶属Dichorragia Butler)和12个新纪录种。蝶类群落结构特征是:蛱蝶科(Nymphalidae)和眼蝶科(Satyridae)为优势类群,蛱蝶科的属和种的优势度分别为26.15%和30.21%;眼蝶科的属和种的优势度分别为18.46%和18.54%。灰蝶科(Lycaenidae)和弄蝶科(Hesperiidae)为次优势类群,灰蝶科的属和种的优势度分别为22.05%和15.21%,弄蝶科的属和种的优势度分别为15.38%和11.25%。珍蝶科(Acraeidae)和喙蝶科(Libyheidae)为罕见类群,其属和种的优势度分别都是0.51%和0.21%;其他科为常见类群。甘肃分布的蝴蝶种类与陕西、新疆、宁夏、青海、北京、云南、河南、福建分布的蝴蝶群落相似性比较,其群落的相似性系数在0~0.25范围内,为极不相似;甘肃与浙江、东北分布的蝴蝶群落的相似性比较,其相似性系数在0.25~0.50范围内,为中等不相似。即甘肃省分布的蝶类物种多样性丰富,群落结构复杂(陕西省分布的蝶类100属181种;宁夏分布的蝶类有81属124种;新疆分布有78属254种;青海分布有28属39种;北京分布有有95属174种;云南分布有有230属631种;河南分布有有121属217种;浙江分布有有169属341种;福建分布有有136属249种;东北地区分布有141属341种)。区系特征是:在480种及亚种蝶类中,属于古北界87种,占18.13%;属于东洋界170种,占35.42%;两界兼有种223种,46.46%。以上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蝴蝶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于东洋界向古北界过度性特征。但是总体偏向于东洋界,是东洋界在甘肃省境内的北界线边缘地带。因此,蝴蝶物种多样性极为丰富,在区内分布的蝴蝶群落中以两界兼有物种占绝对优势。甘肃省轮廓大致呈哑铃形,从西北到东南长约1655km,南北宽约530 km。地理位置特殊,生态环境多样;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地跨东洋界和古北界。环境的多样性是蝴蝶物种多样性丰富、群落结构复杂和区系成分特殊的基础。该研究为甘肃省蝴蝶分类、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和动物区系研究以及蝶类资源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也为甘肃省动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积累了科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