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詹姆斯·乔伊斯是爱尔兰文学的巨匠,也是20世纪最伟大、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他在小说语言和形式上的实践,特别是“意识流”技巧等方面对世界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乔伊斯青年时代就远走他乡,一生几乎都在国外度过,他的流亡生活使他对祖国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他把对爱尔兰民族和人民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融入到他的四部小说中,其中包括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目前的《都柏林人》研究多分析殖民体制对于爱尔兰民族的消极影响,而对于作品反映的个体意识觉醒、重建自我身份的可能性和作家对于爱尔兰的积极态度关注较少。后殖民视角下的《都柏林人》研究多侧重于女性人物,探讨女性的“他者”地位和所遭受的压迫,忽视了爱尔兰男性在殖民统治下的生存状况。本文从后殖民主义视角聚焦《都柏林人》中爱尔兰男性自我身份问题,揭示出他们从自身身份缺失,到自我意识的觉醒,直至开始自我身份探寻的过程,以说明《都柏林人》之于爱尔兰民族自我拯救的启迪和现实意义。论文共五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了乔伊斯的生平及《都柏林人》的创作,回顾了国内外对于《都柏林人》的研究现状,说明了本文的结构和论点。第二章主要分析爱尔兰男性在殖民统治下自我身份的丧失。该章首先从经济、种族、文化三方面分析了《都柏林人》中爱尔兰男性的“他者”地位,然后揭示了他们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失语”和“被阉割”的生存状况。第三章探寻爱尔兰男性自我意识的觉醒。通过东方主义这面镜子、通过爱尔兰男性自己的反思和顿悟,《都柏林人》中的爱尔兰男性开始了对自身身份的反思和觉醒,这种觉醒帮助他们重新找回民族认同感。第四章主要讨论爱尔兰男性自我身份追寻和建构的方法、及其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他们从殖民者眼中的“他者”转变为殖民话语的消解者,在两种文化的冲击中,寻求一种新的“杂糅”身份。第五章总结了前文的论述,再次指出《都柏林人》中的爱尔兰男性在沦为“他者”地位的同时也尝试着打破殖民建构,寻求新的自我身份以及文化认同感。虽然这种意识还只处在萌阶段,都柏林男性还未能完全重建自我身份,但己足以表明乔伊斯对爱尔兰民族和文化的思考以及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