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华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经验

来源 :天津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owe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正华主任医师,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三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从事医疗及科研事业二十余载,熟练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治疗胃痛、痞满、吐酸、呃逆、泄泻等各种消化系统疾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有独到的见解,临床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师随诊,亲聆教诲,受益良多,现将周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首先,就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病机方面而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主要为感受外邪,或不良习惯,或情志失调,或素体虚弱,导致脾失健运,湿浊内生,进而导致肠腑传导失司,清浊不分,而致泄泻;其病机则以脾胃虚弱为本,湿邪壅滞为标,肝气郁结为初期病机要素,肾阳虚衰为后期病机要素。  其次,就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辨证分型方面而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致可以分为脾虚湿盛证、肝郁脾虚证和脾肾阳虚证。每个证型的临床表现各有特点,且不一定单独存在,不同证型之间往往有交叉共存的情况,临床辨证时还需要具体分析,灵活运用。  再次,就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则治法方面而论。周师认为,久泻多虚,常理也,然久泻原因复杂,虚实夹杂、寒热互见者多矣,临证需在复杂多变之症状中抓住辨证关键,把握主要病机,明辨寒热虚实,分清轻重缓急、攻补时机,对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多责之脾胃虚弱,因而治疗当以健脾益气为要;如湿浊壅盛明显,则首先祛除湿邪;如因肝郁气滞引起,则辅以疏肝理气;如伴随肾阳虚衰,则辅以温肾固本。另外,适当佐以外治法,有时收效甚佳。  接着,就周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用药特点方面而论。分别从擅用除湿药,妙加风类药,巧加逐瘀药,慎用收涩药四个方面进行论述。除湿药主要分四种,一为芳香化湿药,二为苦温燥湿药,三为清热燥湿药,四为淡渗利湿药,周师强调,久泻的主要病机为脾虚失运,虽有水湿,多为久积而成,非顷刻之病变,轻者宜芳香化之,重者宜苦温燥之,然芳香苦燥类药易耗气伤阴,利小便易伤正气,故祛湿应中病即止,切不可久服,恐耗伤正气,湿去而阳微,且湿邪去后,当转手补气,以免湿去气伤。另外,周师治疗伴有湿邪壅盛的慢性泄泻常常佐以风类药,稍稍与之,用量不可太大,且需中病即止,否则过于辛香走窜,易耗气伤阴,可适当佐以益气养阴药,以防损伤正气阴津。而对于久病久泻,舌质紫暗的患者,周师常常加以丹参、泽兰、益母草、川芎之类活血化瘀药,以活血通络,通畅气机。再者,周师使用收涩药十分谨慎,既要掌握时机,又要切中要害,药如石榴皮、赤石脂之类,用量宜小,且多配伍升阳理气之品,以防收涩太过,气机受阻,反生痞满腹胀之症。且收涩药不宜长服久服,少则几日,多则两周,必撤此类药,否则恐生它变。  最后,就周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注重细节的方面而论。周师认为,脾胃之病,不同医者开出的中药方剂大抵都差不多,之所以疗效不同,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是否注意日常生活的细节。可见脾胃病平时的调护也是很重要的,因此,周师强调,一定要仔细嘱咐患者日常的注意事项,只有平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细节,才能从根本上防治疾病。
其他文献
基层医疗保健,一向是国内相对缺乏的一个医疗结构根基;就如同盖大楼,地上的结构再漂亮,如果地基打得不够稳固,也是摇摇欲坠,岌岌可危;基层医疗体系正如大模的根基一样,惟有规划出良好
背景:目前国内多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存质量量表(MLHF)来评价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生存质量,由于存在文化背景的差异,此量表不能恰当、准确表达国人的生存质量。鉴于此,导师研
目的:通过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总结帕金森病(PD)的证型分布规律与发病特点,以及与性别、年龄、家族史、病程、诱发因素、西医Hoehn-Yahr分级、以及非运动症状之间的关系,为以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利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phate Sodium,DSS)法建立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从已知90种细胞因子中筛选出可能与UC发病相关的细胞因子,探讨其在UC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