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 Day Theatre Company and the Translation Of Irish National Identity—Interpreting Translations a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ke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尔兰拥有悠久的文学传统,但同时也有着800年的被殖民历史。历史的创伤记忆仍然困扰着当今的爱尔兰。“北爱问题”时刻萦绕,创伤记忆难以平复。因此,在政治冲突无果的前提下,如何解决“北爱问题”,重建爱尔兰民族身份的重担就落在了爱尔兰知识分子肩上。
  创建于1980年户外日戏剧公司(Field Day Theatre Company)是当代爱尔兰最炙手可热的戏剧公司之一,招揽了诗人兼翻译家希尼(Seamus Heaney,1939-)、文学评论家兼作家迪恩(Seamus Deane,1940-)等大师参与公司运营及剧本创作。创建于英爱矛盾白热化时期的户外日戏剧公司,不仅继承了阿贝剧院摒弃英国文化霸权的传统,同时提出通过“翻译”—消除边界、实现共荣,重建爱尔兰身份。她为缓和英爱矛盾、解决爱尔兰文化困境及书写爱尔兰民族文化身份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个国家的民族身份通过语言、宗教等形式书写,因此处于后殖民语境中的爱尔兰,则努力通过其文化复兴运动来书写民族身份。《翻译》和《彭提克斯》是户外日戏剧公司两部直接阐述爱尔兰语言问题和宗教冲突的作品。《翻译》被视为“民族文学精粹”和“爱尔兰戏剧史上的分水岭”,探讨了爱尔兰应当在英语霸权的侵蚀下,通过“翻译”而消除差异,实现文化共荣,从而建立杂糅的爱尔兰文化身份。《彭提克斯》也是户外日享有盛誉的作品,曾获得“都柏林戏剧节”大奖,“伦敦晚间戏剧奖”及“哈维斯年度最佳戏剧”。本部作品通过描写爱尔兰日益激烈的宗教冲突带给人们的心灵创伤,而探求适时的解决之道,即——通过“穿越”而寻求对话和调停。
  本文基于后殖民及文化研究理论,借用理论中的核心思想和概念,立足于历史资料和文学文本研究,采用文本细读法和历史厚描法,把文本放置于爱尔兰后殖民文化语境中,以当代爱尔兰的文化和宗教冲突为背景对户外日戏剧公司和《翻译》、《彭提克思》两部剧本进行梳理,并结合当代爱尔兰的历史语境,探讨这两部剧作的主题特征和人文价值,从而进一步研究户外日戏剧公司为爱尔兰文化身份重构所做出的努力和提出的解决之道。
其他文献
会议
自从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语料库首次出现以来,它已经渗透到和语言研究相关的各个领域:从词汇学到文学批评,到人工智能,到语言教学。词汇是语料库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它作为语言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语言的听说读写各个阶段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语言学家Michael Lewis认为,英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兼有句法和词汇双重特征的固定或半固定的语言结构,这些模式化的结构作为一个整体储存在人的大脑中,供人们提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会议
会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