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一些社会经济问题逐渐凸显。其中“三农”问题及城乡差异扩大对社会稳定的威胁,已经由一部分学者的担心,逐渐变为政府必须认真对待的现实问题。 本文以农民人均纯收入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时段比较、区域比较、与城市居民收入比较,并进一步对农村居民收入差异进行区域分解、考察不同收入来源对农民收入增长和区域差异的贡献等手段,试图分析我国省市区之间的农民收入差异,探讨农民收入变化的规律、结构特征及区域差异、收入增长支撑点变化以及相关政策的特点,总结农民增收的经验与教训,为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农民收入水平低的中西部地区农民增收,缩小收入城乡差异、区域差异,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 不同的收入基础水平与增长速度直接促进了收入格局的变化。东中西三大地带间收入梯度明显。三大地带间差异和东部地区内部差异对总体农民收入区域差异的贡献最大,尤其是地带间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不断上升,因此自我发展能力较差的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应得到重点扶持。 (2) 东中西部地区间农民收入结构的差异非常明显,且这种差异是导致总收入差异的直接原因。东部地区农民收入构成中工资性收入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且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收入来源,也是造成东中西部农民收入差异的主要因素。东部地区农民收购入中工资性收入主要来自于在本地企业的劳动收入,而中西部地区非农产业发展缓慢,难以满足农民就近就业从而实现增收的需求,农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比重小。区域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工业化进程是促进收入结构优化和收入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 (3) 城乡差异扩大或缩小与城乡收入增长速度,尤其是农民收入变化密切相关,并且由于发展的差异,城乡差异程度也表现出明显的区域之间差异,与农民收入水平出现空间上的错位。东部地区城乡差异相对较小,且倾向于低速扩大,但在个别地区形成了环大城市贫困带。中西部地区严重的城乡差异是在广大农民收入水平很低的基础上形成的。 (4) 自然条件、区位、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工业化进程、政策倾向是影响农民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