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原发性失眠患者与正常对照者中的不同临床特征及活动量,探讨活动量变化在原发性失眠患者的病理生理改变过程中的作用和可能意义。方法:使用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中文版,对受试者进行精神科访谈,并按照美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四版(DSM-IV)中原发性失眠的诊断标准,筛选原发性失眠患者28例和健康对照者20例分别进入病例组和对照组。采用Epworth思睡量表(E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多维疲劳问卷(MFI)、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贝克抑郁问卷修订版(BDI-R)对受试者的相应特征进行评估;同时使用体动记录仪(型号:ActigraphGT3X+)进行连续1周的活动量记录,同时要求受试者进行睡眠日记的记录,活动量的结果使用体动记录仪自带的软件(ActiLife5.6.4)进行分析得出;同时对受试者进行标准睡眠监测(PSG)。结果使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库的建立和分析,研究原发性失眠患者的临床特征、睡眠参数、活动量的意义。结果:1、病例组的平均每小时活动耗能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0.86±2.785v.s.8.95±2.781,p=0.024)、在活动分级比例上的对比(静坐级:58.98±6.58vs.67.58±7.84,p=0.018;生活方式级:23.56±4.89v.s.21.45±5.61,p=0.027;轻度级:9.25±2.15v.s.8.15±2.58,p=0.000;中度级:1.25±0.89v.s.0.78±0.89,p=0.012)明显不同的;2、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其PSQI、ESS、MFI、STAI、BDI-R量表得分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3、病例组与对照组睡眠参数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4、原发性失眠患者的平均每小时耗能与其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失眠患者具有明显的活动量和活动级别的改变。提示原发性失眠患者的活动量可与睡眠参数、临床特征、生物节律一同影响失眠的进展,并可作为失眠的特征性改变,但尚无足够证据表明活动量与原发性失眠的各特征量表变化具有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