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截至2018年10月,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已覆盖超过13.5亿人,基本实现了全民参保。但是,现阶段基本医疗保险是如何对患者的消费选择和就医选择产生影响,这种影响的程度又是如何由基本医疗保险对患者经济状况、心理状态等方面的补偿效应反映出来,基本医疗保险又能为患者提供多大的补偿效果,对于这些问题目前仍然没有明确的研究结论。基于此,本文从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对患者选择意愿影响的角度出发,对当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对患者选择意愿的影响机制和在经济状况和心理状态等方面实际的补偿效果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力求更加科学准确地把握基本医疗保险现有的水平与状态,为其未来的发展找准基点。本文首先解读了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然后运用建模的方法分析了基本医疗保险对患者消费选择和就医选择等方面的影响机制;在实证分析部分,本文采用OLS法和倾向值匹配法,定量地分析了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对患者在直接经济补偿、间接经济补偿和心理补偿三个层面上的效应,以此来说明基本医疗保险对患者选择意愿影响的具体水平;并进一步考察了上述三方面补偿效应在时间维度上的动态发展趋势,从而探究基本医疗保险对患者选择意愿影响的稳定性。本文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可行的政策建议。本文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理论分析显示,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对患者就医选择和消费选择都有直接的影响,且这些影响作用的效力还与其他一些因素如基本医疗保险保费有关;第二,实证结果显示,基本医疗保险对患者直接医疗费用补偿水平偏低,对非医疗消费有刺激作用但作用较小且比较稳定;基本医疗保险能改变患者的就医选择,但这种改变作用日益减小;第三,属于直接经济补偿层面的患者总医疗费用支出和属于间接经济补偿层面的个体所在家庭教育支出两个变量受基本医疗保险的影响不显著,而属于直接经济补偿层面的患者自付医疗费用支出、属于间接经济补偿层面的患者所在家庭拥有耐用品数量、属于心理状态补偿层面的患者就医选择和生活满意度等变量均受到基本医疗保险的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