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世界人口持续快速增长推动全球城市化迅速发展,城市建设迎来了机遇与挑战。城市化进程不仅提升了生产力发展速度、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也能够促使城市中生产生活方式等发生变化,这些因素都导向了城市对于产业多元化发展的需求,而多种产业共同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化进程。这种发展趋势影响了中国城市的规模、布局,以及城市中建筑的功能配置等等。在此前提之下,城市的高密度化趋势已然成为主要发展方向,高层建筑也成为了城市中土地价值最大化的载体,混合业态超高层建筑应运而生。在城市的中心化、密集化发展过程中,混合业态超高层建筑既能解决密度问题,同时也回应了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将成为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混合业态超高层建筑在发展过程中,无论落点在城市何处,都将对城市原本的空间结构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影响使用者对于城市的认知,这也是从城市尺度转换到人体尺度的必经过程,建筑底层公共空间作为转换的物质条件而存在。因此,如何处理混合业态超高层建筑与城市的关系也成为了重要课题。公共空间的价值除了物理意义上的“可达”之外,从社会意义层面来看,这更是一个可以容纳不同社会阶层、宗教信仰、种族的人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空间。因此,运用政治哲学领域“公共性”(Publicness)一词来描述社会和城市中公共空间不同意义的可达性最为合适,具有公共性的城市空间才能构成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政治生活的公共领域。空间公共性指的是物质空间在容纳人与人之间公开的、实在的交往以及促进人们之间精神共同体形成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概念。在对包含情境/安全模型、三轴模型、CABE模型和星形模型四个现有空间公共性评估模型进行分析之后,选取综合性较强的星形模型作为本文基础评估模型,参考国内外文献对星形模型评估五要素(土地使用权、监管措施、形态配置、活跃度、运营状况)进行深入探讨,再结合混合业态超高层建筑各个业态特性对五要素进行分析,得到适用于本文讨论背景下城市和建筑特性的评估要素,并依此再建构星形模型评估方法。除此之外,针对星形模型不适应我国城市发展情况的评估条件,加入了空间句法等理论修正星形模型,确保评估模型的可行性。重新建构的星形模型更加符合我国国情及混合业态超高层建筑所处城市环境中的特点。以上的理论基础与评估模型修正适用于我国混合业态超高层建筑底层公共空间发展现状,可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基础。最后运用重新建构后的星形模型对广州周大福金融中心、广州国际金融中心以及富力盈凯广场各业态底层公共空间进行调研评估,得到适用于我国南方地区混合业态超高层建筑商业、办公、酒店、居住四大主力业态各个业态特点的公共空间特性,完善混合业态超高层建筑的研究,提出符合城市发展规律,适应业态自身利益,满足市民日常需求的混合业态超高层建筑各业态底层公共空间的设计要点,为今后的城市发展提供有益经验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