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主要研究电针腧穴“解郁方”对抑郁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通过对比模型组与针刺组大鼠行为学上的变化,如体重、糖水消耗、旷场试验运动次数、水迷宫空间探索能力和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以及血清中IL-1β、IL-6和TSH水平表达的变化等几个方面,从宏观上解释电针腧穴“解郁方”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改变的影响,从微观上讨论腧穴“解郁方”对抑郁大鼠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探讨电针腧穴“解郁方”治疗抑郁症的机理,为临床上推广腧穴“解郁方”治疗抑郁症提供更多可靠的实验室依据。方法通过旷场试验挑选出5min内水平运动次数与垂直运动次数之和在30~120次的SD大鼠30只,其余剔除,然后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A组:空白组;B组:模型组;C组:针刺组。A组作为空白组,常规喂养,不做任何处理;B组、C组同时开始接受为期28天的应激刺激,刺激方式有:冷水游泳(4℃,5min)、禁水(24h)、禁食(24h)、昼夜颠倒(24h)、潮湿垫料(24h)、束缚(3h),夹尾(3min)。上述应激刺激每天随机选择1种,B组只采取应激刺激而不给予针刺治疗,C组从当天造模开始后就进行针刺治疗,穴位常规消毒,用中研太和牌0.25mm×25mm针灸针进行针刺,使用SDZ-II电针仪加强刺激。使用电针仪时不可过度刺激大鼠导致其挣扎、嘶叫,电针频率以穴位周围皮肤轻微颤动为宜,留针30min,1次/天,共治疗28d。实验结束后,通过对大鼠的行为学判定,得出抑郁大鼠各项实验室数据结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炎性因子和促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1.从各项行为学指标我们可以看到:实验前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的大鼠在体重、糖水消耗量、旷场试验方面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1)28天后,体重变化情况:与A组(空白组)比较,B组(模型组)大鼠的体重显著下降(P<0.01);与B组(模型组)比较,C组(针刺组)大鼠体重明显上升(P<0.01)。(2)28天后,糖水消耗情况:与A组相比,B组大鼠糖水消耗量明显降低(P<0.01);与B组相比,C组大鼠的糖水偏爱度显著升高(P<0.01)。(3)28天后,旷场试验情况:与A组相比,B组大鼠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评分均明显下降,有显著差异(P<0.01);与B组比较,C组大鼠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次数均明显增高(P<0.01)。(4)实验后期水迷宫测试情况:与A组相比,B组大鼠空间探索能力及学习记忆能力均有下降(P<0.01);与B组比较,C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空间探索能力都显著提高(P<0.01)。2.针刺腧穴“解郁方”对大鼠血清影响情况:与A组比较,B组大鼠血清IL-1β、IL-6含量升高,TSH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B组比较,C组血清IL-1β、IL-6含量下降,TSH含量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A组比较,C组血清IL-1β、IL-6和TSH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CUMS模型可以在动物身上成功的模拟出类似于人体的抑郁症状,出现体重增长缓慢、快感消失、活动性减低、好奇心下降以及表现出对空间记忆反应迟钝的抑郁症状。2、CUMS模型大鼠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免疫应激反应以及神经内分泌代谢障碍等,主要表现在血清中前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的水平升高和TSH水平降低。3、电针腧穴“解郁方”能够明显改善大鼠的抑郁症状。4、电针腧穴“解郁方”可使大鼠血清中IL-1β、IL-6含量降低,TSH含量增加。5、电针腧穴“解郁方”可以提高抑郁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空间探索能力。综上所述,电针腧穴“解郁方”治疗抑郁症的机制与调节血清中炎性因子的分泌以及与调节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