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5月8日,《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颁布,中国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市场融资功能得到恢复。正是在此时,定向增发制度被正式引入中国。定向增发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方式近年来在我国急速发展,已成为我国上市公司重要的股权再融资手段。根据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与公开增发伴随的负的公告效应相反的是,定向增发消息的公布往往伴随着正的公告效应。定向增发公告效应是指上市公司公告定向增发新股所带来的短时间内二级市场的股票价格的变化,通常用设定的事件期内公司股票的超额收益率以及累积超额收益率来检验。本文选取在2006年5月8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之后到2009年12月31日为止,沪深两市已经全部完成定向增发的209家(经筛选)上市公司作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公告效应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本文第一部分首先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回顾和评价了国内外关于定向增发公告效应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并介绍了全文的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第二部分具体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相关理论和发展情况,这是本文进行实证研究的理论基础,同时介绍了我国定向增发的发行条件、实施步骤以及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历程和现状,最后指出了定向增发的三个动机。第三部分对实证研究进行了设计,分别确定了事件日、事件窗口、样本,并进行了研究假设和变量的设定,最终给出以董事会预案公告日的调整超额收益率为因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第四部分是全文的重点部分,对定向增发公告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包括总体性分析和影响因素分析;总体性分析表明,定向增发董事会预案公告前后10个交易日内的确存在显著的正公告效应,就是说公告日前后股票价格有短时间内的上涨,其中公告日前的公告效应反而比较明显;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公司规模、募资规模、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变化、股权集中度、资产负债率这些因素以及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目的均和超额收益率相关,而没有得出市场行情会影响公告效应的结论。第五部分,针对检验结果,运用理论基础做出了相关解释,对于公告日前即产生明显的公告效应,可能是在预案公告日之前产生了信息泄露;公司规模与公告效应产生的显著负相关关系以及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变化与公告效应显著正相关验证了信息不对称理论;募资总额的正相关关系验证了价格压力假设;净资产收益率与公告效应显著正相关说明了投资机会假说的正确性;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动机,包括资产重组和引进战略投资者与公告效应的正相关关系一方面验证了投资机会假说,另一方面说明了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目的能有力地影响增发后的超额收益率;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也与公告效应正相关,这从一定程度上能够验证信息不对称理论;股权集中度的变化与公告效应有正相关关系,但结果不显著,这恰好证实了Wruck关于股权集中度的研究;本文特别在影响因素上加入了市场行情这一变量,但结果看来,与公告效应的关系并不明显;最后,本文对证券市场管理机构更好地规范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行为提出政策建议,对中小投资者投资行为决策做出了相关建议;此外,提出了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