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elin-13增强大鼠条件化恐惧记忆消退

来源 :南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drop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恐惧是一种自适应反应,它能保护机体避免外界环境潜在的伤害。而当恐惧过度不符合当时情境时将会导致焦虑障碍。据世界卫生组织预计,至2020年焦虑协同抑郁障碍将会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二大疾病。因此对恐惧记忆引起焦虑障碍的了解和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恐惧消退是被广泛用于研究焦虑性障碍模型。Apelin-13作为内源性神经肽,近来被认为可调控学习记忆并参与恐惧条件化过程。有研究报道apelin-13具有抗一般性焦虑效应,而对获得性焦虑的影响仍未可知。本研究拟检测apelin-13处理是否能促进大鼠条件化恐惧记忆消退从而缓解习得性焦虑症状。【方法】本实验采用Pavlov经典恐惧条件化消退范式,实验第一天将大鼠置于恐惧条件化训练箱习惯化30分钟,第二天进入恐惧条件化训练阶段,训练结束23.5小时后给予大鼠侧脑室注射一次apelin-13(3μg/6μg)/溶媒,并在药物注射结束0.5小时及24小时后进行消退训练及消退检测。我们首先检测了apelin-13对于大鼠线索性恐惧记忆消退的影响;接着又探讨了apelin-13对场景性恐惧记忆消退的影响,最后本实验进一步探讨了apelin-13对大鼠非特异性反应的影响,即apelin-13对于大鼠线索性及场景性非条件化僵直反应以及自发活动的影响。【结果】线索性恐惧条件化训练后,与溶媒组相比消退训练阶段Apelin-13(3μg)与Apelin-13(6μg)组大鼠僵直时间百分比显著性降低,且消退检测阶段apelin-13处理组大鼠僵直时间百分比显著性降低。消退训练及消退检测期间各组大鼠消退比率无显著性差异。因此,apelin-13显著性增强了线索性长时程恐惧记忆消退,而对于线索性短时程消退记忆没有影响。场景性恐惧条件化训练后,与溶媒组相比Apelin-13(3μg)与Apelin-13(6μg)组大鼠在消退训练阶段僵直时间百分比显著性降低,且在消退检测阶段apelin-13处理组大鼠相对于溶媒组僵直水平仍显著性降低。消退训练期间各组大鼠消退比率存在显著性组间差异。因此,apelin-13显著性增强大鼠场景性短时程恐惧记忆消退,并促进短时程消退记忆转化为长时程消退记忆。Apelin-13处理组大鼠线索性及场景性非条件化僵直水平与溶媒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且apelin-13不影响大鼠自发活动行为。因此而认为apelin-13对大鼠线索及场景性恐惧记忆消退的增强作用并非由于影响大鼠非特异性反应引起的。【结论】Apelin-13增强大鼠线索性及场景性条件化恐惧记忆消退。
其他文献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等氮量施用条件下菜粕、猪粪、中药渣和鸡粪分别与化肥混合制成的4种不同有机无机复混肥对土壤供氮特性和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当季生长期间,4种
随着中国与东盟交流合作关系的深入发展,中越关系也变得更加密切,在经济贸易、旅游、科技等方面的合作频繁并取得双赢。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广西与越南教育文化合作与交流的现状
四环素(Tetracycline,TC),由于其高效、成本低和优秀的抗菌活性特点成为全球最普遍常用的抗生素之一,常被用来做治疗目的,被一些非法农业部门用作饲料添加剂。然而,TC很难被
<正> 重金属作为过渡性元素,在不同土壤条件下往往可以有多种价态存在,其迁移化趋势和对作物的危害能力均与此有密切关系。重金属的价态变化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的,但是,
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使人更成其为人,促使人的全面发展。“订单式教育”提法周延性和完满性,存在严重不足。“按单下料”、“陶瓷加工”般的教育模式,严重削弱了教育的内在价值。教
当代社会背景下,人们对公共安全、自身的安全问题都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度和重视度。对于消防工作人员而言,为了实现对火灾等灾害问题的有效控制,在安全管理方面不断提出新的管
近期在上海大学召开的“历史记忆与近代城市社会生活”学术研讨会,以城市化与近代社会生活变迁为主题,就近代城市发展、阶层群体、娱乐生活、城市舆论与社会生活等问题进行了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公司创业获取外部合法性的分析框架。公司创业面临的三种外部合法性要求:规制合法性、规范合法性和认知合法性。公司创业可以通过如下几种途径获
文章首先分析了小学低年级拓展阅读对素质教育的作用,然后提出了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低年级"1+X"拓展阅读策略,包括适当补充阅读内容、合理开展阅读活动、科学倡导自主性学习
前些天,我们到王选民大师的诚树园小住,泡茶聊天说盆景,颇有收获。回味数日,意犹未尽,感觉很多谈及的话题,正是盆景界关心的问题,遂根据回忆,整理成文,以飨大家。冯如林(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