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话语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而,国内外对教师话语的研究颇丰,研究者们希望从中获得启示,创造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课堂。本文对前人研究进行了综述,发现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教导性话语的研究和分析,包括教师的话语量,教师话语的语速,教师提问,“引发—应答—反馈”互动模型等研究,而对规约性话语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从波恩斯坦的教学话语理论视角出发,引入定位理论,构建了“规约话语循环模式”,总结了新手和熟手型大学英语教师规约话语的特点,并从定位理论角度探讨了不同教师规约话语的产生机制,以期为教师使用课堂规约话语提出一些建议。在语言学领域,定位理论指产生语言之前,人们会对自己和他人有一个定位,以使语言符合当时的情境。本文试图借助定位理论对比分析一级、二级定位下,新手和熟手型教师在教授新课和习题课时所使用的规约话语的特点。为此,本研究对八名英语教师(四名新手教师,四名熟手教师)进行课堂观察并录音,收集真实课堂案例及语料为研究样本。之后将语料按一级、二级定位及信息话语、程序话语和纪律话语进行分类,以此为框架对比总结了两种类型教师规约话语的特点。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一级定位下,教授新课和习题课时,熟手教师使用规约话语总量均多于新手教师,其中信息话语均多于新手教师,纪律话语均少于新手教师;信息话语多使用间接形式,纪律话语均为直接表述。对于程序话语的使用,教授新课时,熟手教师多于新手教师,多以直接形式出现,但是教授习题课时,两类教师对其使用量基本相同,而且间接形式和直接形式使用较平均。另外,两类教师各类话语的句子结构存在着差异。第二,在二级定位下,教授新课和习题课时,熟手教师的信息话语多于新手教师。两类教师在二级定位下都未产生纪律话语。对于程序话语,教授新课时,熟手教师多于新手教师,但是教授习题课时,熟手教师产生的程序话语少于新手教师。此外,出现二级定位时,熟手和新手教师在规约话语调整策略上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