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化学视角下“дружба/友谊”概念隐喻对比研究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fx_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每天都被大量使用。1980年莱考夫和约翰逊对隐喻进行了重新定义,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术语——概念隐喻,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其中不乏语言文化学研究者。语言文化视阈下的概念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的研究与文化密切相关。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俄、汉民族具有文化观念意义的词汇“дружба/友谊”,研究的基本单位是伴随民族文化共性与个性的概念隐喻。“友谊”作为一种人类重要的情感生活,也常常通过概念隐喻的方式来表达。在众多的俄、汉语“友谊”隐喻表达中,存在着一系列“友谊”的隐喻化模式——“友谊”概念隐喻。“дружба/友谊”的文化观念在俄、汉民族的语言世界图景中具有丰富的内涵,能够充分呈现出各自的民族特点。本文主要研究语言文化学视阈下的俄、汉“友谊”概念隐喻,对比分析俄、汉语中共有的和特有的“友谊”概念隐喻,分析俄、汉民族的文化共性与个性。  本文的理论基础是“语言”与“文化”概念的界定及其它们之间关系的揭示,“语言世界图景”理论以及“隐喻与概念隐喻”相关理论。俄、汉“дружба/友谊”的词源与词典释义以及俄罗斯国家语料库和北京大学 CCL语料库中俄、汉“дружба/友谊”的概念隐喻表达模式分析是探索俄、汉“дружба/友谊”文化个性与共性的依据所在。本文的根本任务在于总结归纳、辨析俄汉语中共有的和特有的“дружба/友谊”概念隐喻,并从语言文化学视阈出发分析其概念隐喻所折射出的文化观念特性,探索俄汉民族文化的差异及其产生差异的原因。  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对跨文化交际有指导作用,而且对俄语教学、外语教学以及对外汉语教学有一定的指导实践意义,帮助外语学习者更准确地掌握本族语与外语的差别,更透彻地理解本民族与其他民族的民族性格、价值取向等文化差异,从而减少在语言交流中的文化障碍。除此之外,本文对比俄汉语“дружба/友谊”词源与词典释义的阐释,对词典编纂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其他文献
礼貌原则最早由英国语言学家LEECH提出,并作为日常交谈中普遍存在的交谈准则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研究礼貌原则的学者都大有人在。此领域著名的西方学者包括L
学位
近年来,杜威实用主义美学在我国乃至世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杜威的美学,以其《艺术即经验》一书为代表,极大地影响了日常生活审美化思想。然而长久以来,学术界对杜威美学的
学位
乔治·佩雷克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独特的文学人物之一,他在文学创作中运用形式上、文学上或数学上的限制手法。这本书《W-儿童时代的记忆》里面,两个故事交替出现,一个小说和一
学位
英籍作家威尔基·柯林斯被誉为“英国长篇侦探小说之父”。他的另一个贡献是突出了“文学是人学”的创作理念”。《月亮宝石》中环环相扣的悬念,各种人物形象的塑造,无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