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TSE教育(即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教育的简称)作为一种模式,将学校与社会相联系,帮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的同时,唤起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解决问题、沟通交流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由传统人才向全面发展人才的转变,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建设型人才,因此,STSE教育的实施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本文在对国内外STSE教育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基础上,对初中STSE教育实施情况展开调查,调查包括对五位科学教师的访谈以及对初一、初二、初三共227位学生的问卷调查。教师访谈采用面对面的方式,从教育实施者的角度,了解科学教师对STSE教育的认识、态度及建议。学生问卷采取抽样调查方式,三个学段各发放80份问卷,共计240份问卷,有效问卷共227份,利用SPSS22.0软件将回收的数据编号并录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信度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学生问卷和教师访谈两者的结果相互补充、相互验证,结果更真实可靠。根据STSE教育实施具体情况,以建构主义理论、生活教育理论、情感教育理论为基础,提出初中科学课程实施STSE教育的原则及策略。实施STSE教育的原则包括系统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以及参与性原则。实施STSE教育的策略包括创设STSE教学情境、设计STSE启发性问题、丰富STSE教学活动形式、发挥学科优势—科学探究、布置STSE作业以及合理利用多媒体设备。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设计了STSE教育模式的教学过程,包括创设STSE情境、建立认知冲突、探究求证、归纳概括、运用概念以及反思评价六环节,并在《物种的多样性》、《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态》、《能量转化的量度》、《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四次教学中考察理论的可行性,最后根据教学反思提出全面落实STSE教育对教师、教学评价系统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