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于2007年3月对东莞市虎门港长安港区渔业资源现状,如浮游生物、底栖生物、鱼卵和幼仔鱼及珍稀濒危动物进行了的评估和分析,并探讨了围海造地工程对港区渔业资源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围海造地工程对滩涂湿地及滨海湿地的渔业及生态功能的影响。最后,提出适合于长安港区围海造地工程在工程建设中和建设后的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同时,对围海造地工程所造成的长安港区域的生态和经济方面的损失提出相应的渔业资源修复和对受损养殖户的经济补偿方案。结果表明:浮游藻类在工程建设前以硅藻、甲藻、金藻、蓝藻、黄藻和绿藻等门类,且以硅藻门为优势藻,占20.42%,无特殊优势种类出现且优势种的优势度不明显,工程建设后,随着时间的变化,群落结构也随之变化,但变化不大;工程前后在所有的样品中共发现浮游动物有11个生物类群,共58种,分别为水母类、枝角类、桡足类、莹虾类、端足类、糠虾类、毛虾类、磷虾类、毛颚类、有尾类、浮游幼虫;底栖生物30科40种,以软体动物、甲壳类动物的种类居多:珍稀濒危动物中,中华鲟已不多见,黄唇鱼资源已非常稀有,,江豚的数量也在急剧减少,鲥鱼已几乎形不成渔汛。关于围海造地的主要措施有:要认真落实有关政策法规;选择海洋环境较差的地区进行围海造地;建立统一监管的机制:开展有关围海造地环境影响的评价及研究;理顺围垦工程内部的管理机制等措施。对于养殖户的补偿方案是对于已取得海域使用证的养殖户,建设单位应根据养殖户当时申请的海域使用年限及养殖产量等进行相应的补偿;在长安港区进行围海造地工程势必会影响港区内及港区周边区域的渔业资源,但可以在工程建设和保护渔业资源两方面寻找一个平衡点,以达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双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