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猕猴桃为猕猴桃科猕猴桃属植物,在该属的66种植物中,62种原产于中国,其他种类产于中国周边国家。武陵山区是中国猕猴桃种质资源分布的核心区之一,有17种猕猴桃,绝大多数没有得到重视和开发。猕猴桃果肉颜色的多样性是其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的黄肉猕猴桃富含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具有很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成为近二十年来猕猴桃品种选育的方向之一。由吉首大学武陵山猕猴桃研究中心初选于武陵山区的黄肉型中华猕猴桃“贝木”是一个优良的株系,具有培育成为猕猴桃品种的潜力。本实验以种植于吉首大学猕猴桃试验基地的“贝木”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调查法和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贝木”猕猴桃的植物学特征、物候期、果实生长动态、果实营养成分和果肉颜色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贝木”猕猴桃的花序类型主要为单花;萼片数6,颜色全部为绿色;花冠中等大小;花瓣基部排列顺序全部为重叠;花瓣顶部多为弱波皱;花瓣内侧近轴侧颜色为双色,主色为白色,次色为绿色,次色分布在基部;雄蕊约155枚,花丝淡绿色,花药黄色;雌蕊1枚,子房上位,花柱32枚,白色,斜生。2.“贝木”猕猴桃一年生枝粗度大约为7.4mm,阳面颜色黄褐色,表皮光滑;皮孔形状多样,白色;叶痕浅,没有芽盖;髓类型为片状髓。3.“贝木”猕猴桃果实为短圆柱形;果皮颜色为浅褐色;果皮茸毛稀少;喙端形状多数为浅凹;果实花萼环明显;果肩形状方形,萼片宿存;果实横截面圆形,果肉颜色为黄色,果心形状不规则,果心偏大。4.“贝木”猕猴桃3月上旬开始萌芽,3月中旬开始现蕾,4月中旬开花,9月下旬-10月上旬果实成熟,12月中旬进入休眠期,3月进入伤流期。5.扩增性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分析表明,所采集的33份猕猴桃种质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明显的遗传差异,阔叶猕猴桃、对萼猕猴桃与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的亲缘遗传距离较大,后两种猕猴桃种质间的亲缘关系较近。“贝木”猕猴桃与同果园的“翠玉”猕猴桃亲缘关系较近,同属于中华猕猴桃种类。6.“贝木”猕猴桃果实的生长主要集中在5-6月,之后进入缓慢生长期。果实的纵、横径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呈“S”型,生长规律为“慢-快-慢”。7.“贝木”猕猴桃果实的淀粉含量随着果实的发育先增加后减少,9月初达到68.36 mg/g,成熟期降到40.82 mg/g;可溶性总糖含量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逐渐增多,成熟期达到40.40mg/g;蔗糖含量也随果实的生长发育而逐渐增多,到成熟期达到10.04 mg/g;果糖含量与蔗糖相似,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而增加,成熟期达10.59 mg/g;有机酸含量在果实发育前期较低,到成熟期偏高,达7.85 g/100g,果实成熟期的糖酸比为4.5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着果实的发育逐渐增多,9月下旬达6.85%,此期可作为果实的开始采收期;“贝木”猕猴桃Vc的含量随着果实的发育最初是快速上升,再经过缓慢上升期,140d时达到最大值,进入成熟期后Vc含量有所下降。8.“贝木”猕猴桃果肉颜色的变化过程为“绿-黄绿-浅黄-黄-深黄”。幼果果肉颜色为绿色或黄绿色,成熟果实的果肉颜色为黄色至深黄色。“贝木”猕猴桃果肉颜色主要由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叶绿素含量的比值决定,比值低则果肉偏绿,比值高则果肉偏黄。类黄酮也是果肉呈现黄色的重要因素。果肉转色期在授粉后12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