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粮食生产时空演变及生态足迹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er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7-2008年全球性粮食危机后,粮食安全仍然是一项全球挑战。水土流失、生态多样性减少、极端天气变化、土地资源紧缺、森林锐减、农业环境污染等是各国普遍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系统的破坏最先影响自然环境,人类活动中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的是农业活动,而粮食生产在整个农业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出现并被不断完善,在众多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中,生态足迹方法自被应用以来,得到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认可与改进。因此,研究粮食生产格局及作物生态足迹时空变化将会对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东北地区是我国最有潜力的商品粮基地和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为全国提供了大量优质口粮、饲料用粮以及工业用粮。近几年,我国粮食生产重心逐渐向东北方向偏移,更加体现了东北地区在我国粮食生产格局中的重要性。然而,受供需关系和生态效益影响,其粮食可持续生产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因此,研究东北三省粮食生产时空演变及生态足迹有利于优化粮食生产结构,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本文采用空间自相关全局莫兰指数及热点分析探究2000-2017年东北三省粮食生产时间演变特征与空间差异规律,从播种面积变化、产量变化及结构变化3方面阐述时序变化演变特征,从空间集聚、空间格局2方面总结空间差异规律;并在此基础上,从农业投入、技术水平、经济环境、市场因素等方面选取8个指标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解释作物播种比重的变化,分析东北三省粮食生产时空演变的影响因素。同时,以生态足迹方法为基础构建作物生态足迹账户和作物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指数,从作物生产生态供给与需求角度对东北三省各市(州、区)域单元玉米、水稻、大豆作物生态足迹及其平衡状况进行研究和评价。划分东北三省作物生态足迹账户,确定相关参数的计算方法,分析不同作物生产特征,可视化玉米、水稻、大豆的作物生态足迹及作物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指数并分析其变化。得出以下结论:(1)2000-2017年间,东北三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持续上升,作为最有潜力的商品粮基地的地位日益明显。其中,大豆播种面积和产量均经历了“上升—下降—上升”的阶段,大豆播种面积在2009年之后下降,于2015年呈上升趋势,大豆产量分别在2005年及2008年之后下降,于2015年呈上升趋势;玉米播种面积和产量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且增幅较大,辽宁及吉林玉米播种比重一直高于大豆,黑龙江玉米播种比重于2010年超过大豆占据第一位;水稻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增长,水稻产量一直高于大豆产量,水稻播种面积于2011年超过大豆占据第二位,辽宁及吉林水稻播种比重一直高于大豆,其中,辽宁省两者间差距于2003年后拉大,吉林省水稻播种比重增长相对缓慢,两者间差距较小,黑龙江省水稻播种比重于2011年与大豆持平后反超。玉米和水稻逐渐占据粮食种植的主导地位,大豆种植未来有一定增长趋势。(2)东北三省粮食生产具有一定的空间布局特征,玉米、水稻、大豆的空间集聚特征和变化趋势各不相同。其中,空间集聚最为显著的作物是大豆,其次是玉米,最不明显的是水稻。玉米种植的冷热点区空间变化及布局基本与粮食生产一致,热点区集聚于松嫩平原,冷点区分布在辽东半岛和辽宁西北部;水稻种植的集聚程度和范围变化较大,经历了“程度增强、范围扩大—程度降低、范围缩小”的阶段;大豆种植热点区的空间变化最明显,逐渐向黑龙江西北部集中,其冷点区的集聚程度和范围一直较大,集中在辽宁及吉林北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化肥施用量、农机总动力、各类作物与替代作物产值比、畜牧业产值比重、城镇化水平及非农就业机会对玉米、水稻、大豆种植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并通过一定的影响机制,使得东北三粮食生产呈现出相应的空间布局。(3)作物生态足迹的空间变化反映了作物生产的供需状态。玉米、水稻、大豆的作物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指数空间变化及分布分别与其播种面积及产量的变化趋势与空间布局基本吻合。大部分市域单元的玉米作物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指数呈现跨类型区增加,尤其是三江平原、小兴安岭、松嫩平原及长白山脉地区,18a间东北三省的玉米生态状况经历了“作物生态盈余为主—作物生态盈余范围下降”的转变的过程;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北部及长白山脉北部地区的水稻作物生态赤字至2009年演变为以盈余状态为主,之后至2017年又发展为以平衡状态为主,水稻作物生态供需状况改善明显;2000-2017年间,大豆作物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指数呈增加趋势,即大豆作物生态状况呈一定程度的恶化趋势,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3种作物在不同地形上作物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状态的变化,并结合粮食生产时空格局变化及影响因素提出了粮食生产投入以及粮食生产空间布局优化思路与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网络控制系统(networked control systems,NCSs)是集通信、计算和控制于一体的闭环分布式控制系统,通过共享网络传递信息,能够降低系统安装与维护的难度和成本。然而,NCSs中
产品装配是产品由原材料或配件输入到最后产品产出的最终关键步骤,一般家电及其他电器类企业,其各类型产品部件和原配件大部分都是交由配件生产商进行,所以在企业本部最重要的就是完成总装工序。在目前仍需大量使用人工劳动力的企业中,装配线的平衡率问题依然是生产浪费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据相关数据统计分析,总装作业占据10%-40%的劳动力比例,并且也占生产制造成本中很大的比例。而尽管是工业技术比较发达的国家,在产
中小企业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国民经济生力军的作用也日益凸显。但由于缺乏资本要素,和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需要政府进行扶持帮助。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中小企业受到较大冲击和影响。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调集多方力量,为中小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坚定企业克服困难的信念。各地政府机关在中小企业发展的进程中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只有文化的繁荣复兴,才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有坚持不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提高全国各族人民的文化创造力
人与自然的关系始终是人类社会关注的问题。对生态问题的治理不仅是满足人类生存的需求,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社会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当前生态环境问题包括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系统由多种因素组成,结构庞大而复杂,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山西省右玉县生态环境曾遭到严重的破坏,经过70多年的生态治理、建设后,使右玉县从“不毛之地”变为“塞上
目前,基因调控网络的主要研究热点之一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基因调控网络的内部机制.同时由于不同的基因调控网络模型可以用来定量地描述不同有机体的动力学行为,这更加能帮助人们搞清不同基因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所以,建立合理有效的网络模型对于我们更好地研究基因调控网络非常重要.本文主要研究了三类具有常时滞的耦合基因调控网络模型的全局指数稳定性.第一,研究具有常时滞的耦合循环基因调控网络的全局指数稳定性.
近年来,关于反应扩散捕食模型的研究已经成为生态学与生物数学的重要课题.在关于捕食模型的研究中,Allee效应和食饵保护域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因为在保护濒危物种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基于此,本文主要考虑两类具Allee效应和食饵保护域的反应扩散捕食模型,主要工作如下:一、简要概述了课题背景与研究现状,建立了本文考虑的两类具Allee效应和食饵保护域的反应扩散捕食模型,并引出本文的
当今,海量数据的积累已经给数据存储和数据分析造成了极大的压力。然而海量数据的不断积累,并不意味着信息价值的积累。Top-K查询能够实现海量数据的筛选,但是传统Top-K查询算法处理海量数据的性能较差,已无法满足人们对性能的要求。随着深度处理器技术的发展,处理器性能不断提升,为深度学习模型训练和推理提供了强大的算力支持,而这一特点正是进行Top-K查询性能提升的关键。本文以DianNao系列处理器为
不确定性作为经济政策运行产生的必然结果,会对微观家庭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此,本文研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家庭创业决策和创业绩效的影响,并分析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家庭创业决策的作用机制。本文的研究并不局限于某个经济政策的得失,而是在整体上以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为视角,深化了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家庭创业行为的互动关系研究,是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研究的有益补充,也丰富了对家庭创业行为影响因素的探索。基于Bak
美国著名技术哲学家阿尔伯特·伯格曼是美国技术哲学界的先进代表之一,技术哲学之父卡尔·米切姆称其著作是“英语世界中最具综合性的技术哲学”,其对于技术异化思想的分析因通俗化和技术改革思想面向大众化,而被众多学者所广泛关注。伯格曼的技术异化思想博采众家之所长,他在继承了海德格尔现象学的研究方法之后,进而吸纳了芒福德和艾吕尔对技术本质的研究思想,对技术的异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最终提出了“装置范式”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