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强度聚焦超声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工作记忆障碍的改善及机制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ozh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由长期慢性脑血流低灌注状态引起的以认知功能受损为主要症状的第二大痴呆类型,致病因素复杂且发病率高。据统计,VD约占痴呆总数的20%,且发病率会随着年龄每5.3年翻一番。在临床及基础研究中均发现,VD疾病中存在明显的工作记忆障碍,而工作记忆作为高级认知和执行功能所必需的记忆过程,与VD患者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因而,探究VD疾病工作记忆障碍的发病机制及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社会意义。低强度聚焦超声刺激(low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stimulation,LIFUS)作为一种新型非侵入性物理调控手段,兼具靶向性好、聚焦效果佳、穿透深度深等优势,已经被发现在癫痫、抑郁症、阿尔兹海默症等疾病模型中发挥神经保护的功效,因此在神经系统疾病认知功能障碍的调控中可能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本课题的目的是探究LIFUS对VD工作记忆能力的影响及调控机制。通过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手术(2-VO)构建VD模型,术后14天,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n=8)、模型组(VD,n=6)和超声治疗组(VD+LIFUS,n=6)。其中VD+LIFUS组进行为期2周的超声刺激干预,刺激靶区为双侧内侧前额叶皮层(m PFC),每天各刺激10 min。刺激参数为:中心频率=0.5 MHz;脉冲重复频率=2.0 k Hz;周期数=150。同时CON组和VD组施加伪刺激。进而采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学评价LIFUS对VD模型大鼠工作记忆能力的影响,最后从血流量、细胞形态、突触功能、蛋白表达,即宏观到微观层面评价LIFUS对VD模型大鼠m PFC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突触功能的影响机制。行为学检测结果如下:1.在基于物体识别记忆、自发交替行为的任务中,术后2周,VD大鼠对新物体的偏好系数显著低于CON组,术后4周低于CON组和VD+LIFUS组,但无统计学差异;自发交替率均无明显变化,经LIFUS调控后显著升高。2.在基于奖赏的延迟-非匹配样本任务中,VD大鼠做出选择的反应时间显著延长、正确率显著下降,LIFUS调控后显著改善。3.在基于逃避厌恶性刺激的恐惧任务中,VD大鼠跳下平台的潜伏期显著下降,LIFUS调控后显著升高。4.在基于厌恶逃生行为的延迟-匹配位置水迷宫任务中,VD大鼠找到平台的潜伏期显著升高,LIFUS调控后有改善的趋势。机制探究结果如下:1.检测血流量发现,VD大鼠大脑皮层上的血管分支显著下降,LIFUS调控后明显增多。2.检测m PFC组织形态结构及神经细胞的生存能力发现,VD大鼠细胞核固缩、神经元数量减少、尼氏体表达降低,且炎症通路相关蛋白TLR4、JNK、NF-κB及炎症介质IL-6的表达均显著升高;而LIFUS调控后改善了神经元的生存能力,尼氏体的数量有所增加,促炎通路TLR4/NF-κB信号通路蛋白及炎症介质的表达显著降低。3.检测m PFC脑区突触功能发现,VD大鼠树突棘密度及蘑菇型树突棘占比显著下降,而LIFUS调控后显著增加,并显著促进了突触相关蛋白NR2B、SYP、Ca MKII的表达。基于以上结果,本研究主要结论为:1.LIFUS可以改善VD模型大鼠在不同情境下(尤其是以趋利避害为目的的环境)的工作记忆能力。2.LIFUS对VD大鼠工作记忆能力的潜在改善机制包括一定程度上恢复血流量,抑制促炎通路TLR4/NF-κB相关蛋白及炎症介质的表达,减少神经凋亡的发生,提高蛋白质的合成能力,改善突触传递的功能,这可能是LIFUS在组织、细胞、突触、蛋白层面上优化神经细胞的生存环境,维持神经网络的完整性从而改善VD工作记忆的潜在机制。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为LIFUS改善VD的研究提供了临床前证据和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人体动作识别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计算机性能的提高,也推动着人体动作识别的进步。解决人体动作识别任务的一个经典算法则是双流网络,其基础是目标检测。目标检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较好实时性的单阶段检测算法和另一类是具有较高准确率的两阶段检测算法。本文综合考虑,选取两阶段目标检测算法的经典网络快速区域卷积神经网络(Faster Region-CNN,Faster
学位
电力系统实时仿真可以模拟实际电网的运行特性,重现电网的实际故障。可用于电力系统的规划和调度,控制系统的试验和检测,以及电力系统专业的教学培训。本文在分析了含MMC-HVDC的电力系统运行特性的基础上,对电力系统实时仿真问题进行了研究。为了解决含MMC-HVDC的电力系统的仿真计算量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MMC仿真模型。该模型将MMC中小部分子模块看成故障子模块,大部分子模块看成无故障子模块。对故
学位
人脸表情识别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经典问题,在教育评价、辅助驾驶、人机交互等领域存在广泛的应用。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深度学习理论的不断完善,相较于传统方法,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表情识别表现更加优秀,但是依然存在着网络泛化能力不足和冗余信息难以分离的问题。本论文对人脸表情识别相关内容展开了研究与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几项贡献:第一,针对小规模人脸表情数据集在深层神经网络中产生过拟合问题,提出了基于
学位
双环戊二烯(DCPD)苯酚环氧树脂中含有酚羟基、五元环、六元环以及苯环等功能性结构基团,使得DCPD型环氧树脂具有低吸湿、高耐热、低应力、低介电常数以及低热膨胀系数等优异性能,是良好的电子封装材料,目前在覆铜板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会议
电阻抗层析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技术具有非侵入、无辐射与低成本等优势,但其逆问题求解的欠定性使得电阻抗成像的空间分辨率较低。针对这一问题,课题采用一种基于声电效应原理的新型耦合物理成像方法,超声调制电阻抗层析成像(Ultrasound Modulated 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UMEIT)技术,其通过
学位
气传花粉是常见的过敏原之一,严重危害着特定敏感人群的身体健康,因此,花粉浓度播报业务已经越来越成为气象局不可或缺的业务之一。目前常见的花粉浓度检测方式为首先对空气中的花粉进行收集,制作成花粉涂片,然后在显微镜下寻找并统计花粉的数量,使用统计结果推算空气中花粉浓度。人工识别和统计花粉数量存在效率低,成本高等缺点。本文首先采集显微镜下的花粉图像并构建成数据集,然后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中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学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眼部并发症,已成为全球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近50多年来全球糖尿病的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预计到2030年将上升至10.2%。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种糖基化细胞因子,既参与视网膜的生理性血管生成,又参与病理性血管生成,在DR发病中所起的作用被广泛研究。本文就EPO相关通路在DR中的发病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DR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无人驾驶汽车集汽车技术、自动控制、人工智能于一体,前所未有的将汽车与计算机两大发明紧密联系在一起。近年来,无人驾驶汽车作为一项关键技术备受关注。在整个无人驾驶汽车软件框架中,规划层和感知层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靠的规划轨迹是保证无人驾驶汽车安全行驶的前提,而准确的感知结果又是规划层正常工作的基础。本文综合考虑感知层与规划层的任务,探讨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无人驾驶汽车运动规划技术,保证无人驾驶汽
学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一种以微血管病变为主要特征的糖尿病并发症,严重的微血管损伤还可导致失明。传统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文献综述表明,DR的主要发病机制与氧化应激引起的炎症反应、细胞凋亡,以及生长因子、激素等的变化有关,中药单体(绿原酸)、单药(三七、蒲黄、葛根、枸杞等)、组方(补阳还五汤合六君子汤加减、血府逐瘀汤加减、四妙勇安汤等)以及中成药(川芎嗪注射液、复荣通脉胶囊、杞菊
期刊
社交行为是促进多样性物种生存和繁殖的重要行为,然而近年来越多越多的群体出现抗拒和回避社交的现象,包括一些神经和精神类疾病患者、青少年和大学生以及疾病愈后的患者等。社交回避行为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对个体成长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因此探究社交回避的发病机制及新型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临床价值。在许多临床和动物研究中发现,社交障碍伴随着内侧前额叶皮层(medial prefron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