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制备盐酸洛美利嗪口腔速溶膜剂,并进行其体外渗透研究、制剂学研究、质量研究和体外药代动力学评价,以期达到药物快速释放、快速吸收的目的。方法:(1)对盐酸洛美利嗪进行处方前研究,建立盐酸洛美利嗪的HPLC含量分析方法,包括标准曲线的绘制、精密度和回收率的考察;对盐酸洛美利嗪理化性质进行考察,包括溶解度测定及油水分配系数测定;采用立式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渗透实验,考察单一渗透促进剂、复合渗透促进剂的促渗效果,利用红外光谱扫描对渗透促进剂机制进行研究并采用组织切片对渗透促进剂安全性进行评价;(2)采用溶剂浇铸法制备口腔速溶膜剂,进行单因素考察及正交试验筛选最优处方,主要评价指标包括厚度、溶解时间、弹性模量、延长百分比和单位面积累积渗透量,并进行最优处方验证;(3)以膜剂外观、膜剂结构、重量差异、膜剂性质和微生物限度为指标,对膜剂质量标准进行研究;进行口腔速溶膜在高温、高湿和光照条件下的影响因素试验;(4)初步研究盐酸洛美利嗪在家兔体内药动学特征,分别给予自制口腔速溶膜及已上市片剂。结果:(1)建立盐酸洛美利嗪HPLC含量测定方法,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和精密度均符合要求。溶解度结果显示,盐酸洛美利嗪在纯水中溶解度为6.50mg/mL,在无水乙醇中溶解度为31.55mg/mL,最终选用60%乙醇为制膜溶剂,30%PEG400生理盐水为体外渗透接收池溶液;油水分配系数测定LogP值为1.48;体外渗透试验结果显示,渗透促进剂促渗效果由大到小是:5%丙二醇>1%丙二醇>3%丙二醇>0.3%透明质酸+3%丙二醇>3%脱氧胆酸钠+3%丙二醇>1%氮酮>0.3%透明质酸+3%脱氧胆酸钠>0.3%透明质酸;红外光谱扫描结果显示,丙二醇促渗机制在于干扰了细胞屏障完整性,引起脂质移除,透明质酸可以改变细胞膜流动性,脂质双分子层由凝胶态向液态转变,脱氧胆酸钠增加磷脂双分子层的直移运动;组织切片观察证实本实验所使用渗透促进剂安全性良好。(2)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本实验采用HPMC(5cp)与透明质酸为成膜材料,两者比例40:1,成膜材料与药物比例为6:1,分别选用0.45gPEG400和0.10g预胶化淀粉为增塑剂和崩解剂,处方中加入0.45g丙二醇为渗透促进剂。(3)本实验所制备膜剂的外观,重量差异及微生物限度均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IM关于膜剂的规定。(4)根据影响因素试验结果显示,本实验所制备膜剂在高湿条件下较稳定,在高温及光照条件下外观及力学性能有较大改变,提示膜剂应避光且置阴凉处保存。(5)家兔体内初步药动学试验结果表明,与已上市口服片剂相比,自制口腔膜剂具有吸收快、达峰时间短的特点。结论:成功制备了快速释放,快速吸收的盐酸洛美利嗪口腔黏膜吸收膜剂,并且处方组成未见国内外相关文献及专利报道,为口腔黏膜吸收剂型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