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认为消费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和人的问题,他对于消费问题的研究不仅仅限于经济学的视域,而是将其置于广阔的社会领域中进行研究,通过批判和构建两种途径逐步创立了消费理论,并为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马克思的消费理论包括了社会再生产的消费理论、资本主义的消费理论、未来社会的消费理论。马克思的消费理论体系体现了四方面的特征:第一,消费与生产保持均衡发展;第二,消费发展的核心原则是以人为本;第三,生产与消费必须与自然环境保持协调;第四,消费应具有公平性。和谐消费的内涵和本质是消费与经济社会相协调、消费与人的发展相协调、消费与生态环境相协调、消费体现公平正义,体现了马克思消费理论的核心特征。从本质上讲,适度消费、绿色消费、可持续消费、低碳消费等都统一于和谐消费。因此,马克思的消费理论是当代中国构建和谐消费的理论基础,对消费发展的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和谐消费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动力,是缩小消费差距的有效手段,是弥补社会公共消费不足的重要方式,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是应对生态危机的必然选择,是抵制消费主义腐蚀的必然要求,是优化消费环境的有力保障,是对失谐消费现象的文化反思,是重构主导消费文化的基础环境,是完善消费相关法律制度的价值目标,是建立和谐消费价值体系的直接动因。简言之,和谐消费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必然要求,中国发展和谐消费是必然选择。中国实现和谐消费有四条路径。一是树立和谐的消费理念。通过加强消费教育和消费宣传、消费者转换消费理念、充分发挥文化引导作用和政策与法律保障等措施树立起和谐的消费理念。二是实行和谐的消费方式。要实行和谐的消费方式,就要解决好中国当今存在的几个重大问题:改善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和优化公共消费供给,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力。三是营造和谐的消费环境。完善消费政策体系,健全消费法律体系,优化消费道德环境,加强市场行为的监管。四是构建和谐的消费文化。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要构建和谐的消费文化必须融合先进的外来文化,传承优秀的传统消费文化,同时,政府要发挥文化职能推进消费文化建设,并强化传媒对消费文化的积极作用。综上,和谐消费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和谐消费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的统一,和谐消费是社会选择与个人选择的统一。中国要构建和谐消费,就是要在国家的主导下每个人树立起和谐的消费理念、在和谐的消费环境中通过和谐的消费行为实现和谐的消费方式,构建和谐的消费文化,从根本上实现人与经济社会、人与生态自然、人与人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