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消费理论视域下的中国和谐消费问题研究

被引量 : 2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认为消费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和人的问题,他对于消费问题的研究不仅仅限于经济学的视域,而是将其置于广阔的社会领域中进行研究,通过批判和构建两种途径逐步创立了消费理论,并为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马克思的消费理论包括了社会再生产的消费理论、资本主义的消费理论、未来社会的消费理论。马克思的消费理论体系体现了四方面的特征:第一,消费与生产保持均衡发展;第二,消费发展的核心原则是以人为本;第三,生产与消费必须与自然环境保持协调;第四,消费应具有公平性。和谐消费的内涵和本质是消费与经济社会相协调、消费与人的发展相协调、消费与生态环境相协调、消费体现公平正义,体现了马克思消费理论的核心特征。从本质上讲,适度消费、绿色消费、可持续消费、低碳消费等都统一于和谐消费。因此,马克思的消费理论是当代中国构建和谐消费的理论基础,对消费发展的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和谐消费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动力,是缩小消费差距的有效手段,是弥补社会公共消费不足的重要方式,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是应对生态危机的必然选择,是抵制消费主义腐蚀的必然要求,是优化消费环境的有力保障,是对失谐消费现象的文化反思,是重构主导消费文化的基础环境,是完善消费相关法律制度的价值目标,是建立和谐消费价值体系的直接动因。简言之,和谐消费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必然要求,中国发展和谐消费是必然选择。中国实现和谐消费有四条路径。一是树立和谐的消费理念。通过加强消费教育和消费宣传、消费者转换消费理念、充分发挥文化引导作用和政策与法律保障等措施树立起和谐的消费理念。二是实行和谐的消费方式。要实行和谐的消费方式,就要解决好中国当今存在的几个重大问题:改善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和优化公共消费供给,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力。三是营造和谐的消费环境。完善消费政策体系,健全消费法律体系,优化消费道德环境,加强市场行为的监管。四是构建和谐的消费文化。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要构建和谐的消费文化必须融合先进的外来文化,传承优秀的传统消费文化,同时,政府要发挥文化职能推进消费文化建设,并强化传媒对消费文化的积极作用。综上,和谐消费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和谐消费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的统一,和谐消费是社会选择与个人选择的统一。中国要构建和谐消费,就是要在国家的主导下每个人树立起和谐的消费理念、在和谐的消费环境中通过和谐的消费行为实现和谐的消费方式,构建和谐的消费文化,从根本上实现人与经济社会、人与生态自然、人与人的和谐。
其他文献
舞蹈训练中加强了技术技巧的训练力度、强度,教师过度偏爱技巧、学生过度崇尚技巧、编导与演员过度依赖技巧,从而使得舞蹈"滥用"技巧的误区越来越大。通过对舞蹈技术技巧在舞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的增多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城市供水的数量、质量、稳定性提出了来越高的要求。在传统方式的供水控制系统中,
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简单,效率高,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针对永磁同步电机弱磁扩速的特殊性,本文分析了负直轴电流补偿弱磁控制方法,利用电机电压合成矢量与直流侧能够
研究氯化钙、热空气及两者结合处理对“艳红”水蜜桃低温冷藏的效果及其氧化还原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水蜜桃果实在4℃低温及其后的模拟货架期内迅速软化变色。氯化钙和热空气
日本人偶不单是精美的手工艺品,更是日本传统文化的象征。人偶在发展的历史中不断与其他传统文化相融合,与歌舞伎、文乐等互相影响共同发展,并吸收了日本的民俗特征,融入日本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为了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形势的发展,认清当前高中物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不断改进,提高教学成效,是高中物理教师
毕摩文化是综合性的原始文化,毕摩文献作为文化的载体,内容非常丰富,涵盖哲学、历史地理、文化艺术、医学和卫生、天文历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准则、军事思想、农业畜牧业一
目前在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中,现行的由政府牵头,自上而下的建设方针的农村社区建设方针,往往使得传统聚落遭到破坏,造成地域特色和人文关怀缺失等问题。如何在保护农村风貌的基
目前,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甚至将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方式。计算机已成为一种主要的现代统计数据交流工具,统计数据就像一片资源丰富的海洋,其中蕴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和推广,办公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已经成为现代办公的总体趋势。目前,温州市瓯海区事业单位招聘、机关干部选拔等考试工作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