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钢琴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兴起的一种由民众自发自助的国民教育模式,在国家教育经费严重匮乏尚无暇顾及国民音乐普及教育的历史时期,这种方式有效地补充了学校音乐教育的不足。从兴起、发展到目益兴盛,它经历了与其它新兴事物相同的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如今,钢琴已进入千家万户,成为中国城市中最普及的乐器之一,演奏钢琴早己不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
一方面,我们应当对社会音乐教育为中国国民美育素质的提高做出的小可估量的贡献而欣慰,但另一方面,也为这一教育方式的民间性、自发性从而具有的诸多现象感到担忧。这种教育方式已经走过了不短的路程,音乐理论界应当对其中的各种正面与负面的现象进行及时的总结,以使其发展得更加健康。
笔者通过对所在城市——烟台市的社会钢琴教育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努力摆脱自身教学主体的局限,在对已有的研究成果分析、借鉴的基础上,以问卷调查等方法广泛收集资料,对教学主体、目标、状况进行分析,以量化标准为依据,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运用统计学、民族音乐学田野考察的方法,力求做到研究结果的真实、客观,深入挖掘这一教育形式的现状及形成的原因,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与我国其它几个大城市比较,烟台是一座中等城市,人均GDP值在全国大约占到中上等的位置,因此,将烟台市的社会钢琴教育情况作为调查和研究的对象,对于分析全国大中城市的社会钢琴教育现状具有其典型性。对于我们了解、掌握当今社会钢琴教学情况能够提供较准确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