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责任是理解人们在特定情境中如何做出价值判断和行动的核心概念,对于社会的良性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所以,责任自古以来便是社会学、伦理学、教育学、政治学等领域关注的一个话题。心理学对于责任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而且现有的研究主要针对相对静态的责任,没有系统地同时研究责任情境中静态因素和动态因素。本研究从社会认知理论出发,探讨个体因素和情境因素对人的责任感和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以责任三角模型为理论根据,分析身份认知、他人行为和行为目的对责任感的影响以及责任感和行为的关系。本研究一主要探讨了身份认知(经济状况)和他人行为(他人合作或者他人不合作)对于人们在非经济目的下公共物品两难中责任感和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身份认知对于责任感和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效果显著,当人们处于经济地位相同状况时比经济地位低时有更强的责任感,在公共物品两难中任务贡献率更高。他人是否合作对人们的责任感没有显著影响,但人们在他人不合作时的任务贡献率比他人合作时的任务贡献率更高。同时,责任感和亲社会行为的相关显著。本研究二主要探讨了身份认知(道德身份中心度)、启动(道德启动)、他人行为(他人合作或者他人不合作)和行为目的(非经济目的和经济目的)对责任感和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1)道德身份中心度高的人在两种行为目的下都比道德身份中心度低的人责任感高;(2)经历他人合作的人在两种行为目的下都比经历他人不合作的人责任感高;(3)启动的效果则是在非经济目的下显著,在经济目的下不显著;(4)道德身份中心度和启动在两种框架下对责任感存在交互作用;道德身份中心度和他人行为则只在经济目的下对责任感存在交互作用;(5)总体说来,人们在非经济目的下的责任感高要高于在经济目的下的责任感;(6)责任感和亲社会行为的相关显著;个体因素和情境因素对责任感和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是同步的。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了责任感和亲社会行为影响因素的复杂性,证明了社会认知理论的重要性。本研究也用多个因素探讨了责任和亲社会行为的关系,指出责任感很可能是个体和情境因素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心理机制。最后,本研究在上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探讨了今后相关研究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