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动画电影中的“风景”:影像与文化(1974-2018)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动画无论从艺术水平还是从产业发展的成熟性来说,在当今世界都是首屈一指的。70年代是日本电视动画蓬勃发展和电影动画转型的时期,电视动画和电影动画形成了各自的机制并发展成熟,剧情、内容、思想深度、画面质量也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新世纪以来,日本在电视动画高度繁荣的基础上,每年有三四十部动画电影的产出,是日本电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深层次来说,日本“动漫”及其衍生品是民族文化与历史的重要载体。论文将“风景”这一研究方向引入日本动画电影影像分析当中,将1974年后的日本动画电影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共时性和历时性的思考。“风景”具有流动性和集群性特征,以“风景”为切入点,符合日本动画电影的影像美学风格特点,具有典型性和共性。同时“风景”影像作为一种文化符码和媒介,在集群性影像呈现的表征下,带有极强的文化基因和美学特点。在构成电影语言这一基本功能之外,具有文化隐喻与文化表达功能。动画电影是对技术美学的最直接的反馈媒介之一,也是日本民族文化与历史的重要载体,“风景”的流动性特征体现出风景影像的变迁,风景影像的变迁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了日本动画电影技术手段的规律性态势轨迹图和日本动画电影自身的艺术文化变迁。论文以“风景”为切入点来分析日本动画电影中“风景”如何被构造,如何进入电影,“风景”影像承载着的文化含义及其流变过程,以及形成这种“风景”影像表征的文化内因。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主要对日本动画电影和“风景”这一研究视角作了基础性论述,第一节是确定研究对象和概念界定,首先通过论述日本动画电影的定义、发展情况等确定本文的研究范围;其次是对风景的定义、理论及脉络的梳理。第二节是学术史回顾,分别从国外和国内的研究成果上对日本动画电影、风景的研究情况作了研究综述。第三节是研究方法与意义,论述了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的重点与架构。第一章内容是对日本动画电影中“风景”影像的视觉书写进行阐述,通过风景作为集群性表象体现出来的符号功能、风景的多重空间叙事功能两方面,把日本动画电影中的风景影像分为自然风景和人文风景、幻想风景和实景风景进行列举分析。第二章主要分析构建日本动画电影“风景”影像的机制与范式,主要以宫崎骏、汤浅政明、新海诚等动画人的动画电影作品为例,分析日本动画电影中构建风景影像的艺术形态机制,以及视听语言的“动画特性”规律。第三章内容是日本动画电影文化变迁中的风景影像,顺着日本动画电影文化和艺术风格发展的脉络,分析不同时期的风景影像变迁,日本动画电影中风景影像的文化变迁态势也是日本动画电影风景影像美学风格形成的艺术土壤和动力结构。第四章论述动画电影“风景”影像形成的文化基因,按照整体与部分、传统与现代的对照,分析日本动画电影中的“风景”与日本文化的相关性。
其他文献
调理肉制品因使用便捷、营养卫生、肉嫩味美的特点而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但若贮藏温度控制不当,肉制品极易腐败变质,货架期缩短。预报食品微生物学可以通过微生物生长特性快速有效地预测食品货架期,保证食品安全性。本研究以调理肉饼为试验材料,对冰温贮藏终点的特定致腐菌(Specific Spoilage Organisms,SSO)进行分离鉴定并建立优势致腐菌的货架期预测模型。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将真空
由于脉冲星周期极其稳定等特征及属性,利用脉冲星为导航星的X射线脉冲星导航已成为一种新兴的导航定位方法。脉冲星发出的脉冲信号到达航天器的时间延迟是该导航系统最为重要的观测量,它指的是累积时间较短的累积轮廓相对标准轮廓的相位延迟,对这一时延值的估计精度决定了脉冲星导航系统的性能与定位精度。脉冲星自转周期的突变、相对论影响、行星活动及其他干扰因素造成的噪声会引起导航定位精度的下降,故如何有效抑制噪声影响
随着现代企业理论的不断发展,公司治理已不仅聚焦于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而应该在权衡所有利益相关群体之间的关系上做出贡献。员工是企业内部与经营关系最为密切且数
多环芳烃(PAHs)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过程中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其浓度和种类的差异主要来源于燃料和燃烧条件的不同。高原低压低氧环境下存在明显的不完全燃烧现象,却较少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以云南昆明的高原大气环境及燃煤过程为研究对象,开展低压低氧环境下大气中颗粒态和气态PAHs的气固分配特征及来源研究,同时建立高原PAHs环境和源成分谱,评估高原大气环境的PAHs健康风险。研究成果可以为高原区域空气
金属材料在疲劳载荷下微损伤演化过程涉及多尺度损伤事件的萌生、发展和耦合等复杂物理现象。对此,本文基于一种概率熵的疲劳损伤表征方法对低碳钢材料的疲劳损伤展开研究。低碳结构钢Q235在工程中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及船舶等工程结构的制造中,且以其制造的大多数工程部件在服役期间均承受循环载荷,疲劳分析应是他们设计与检测的重要方面。本文利用Q235钢材料在动态和静态载荷下损伤破坏的相互关联性,通过材料结构的静
癫痫发作会有临床表现和脑电信号的表现,一般两者结合判断,但是有些发作临床表现不明显,这时主要是依靠脑电信号判断,所以脑电信号是判断癫痫患者发作的重要依据,然而脑电信号的获得是通过放置适当的电极,贴在患者的头皮上,可想而知头皮脑电信号是存在着非常大的伪差的。癫痫发作随机性很大,常常难以记录到癫痫发作,所以想要获得更好的效果,需要记录一个患者完整的清醒-睡眠-清醒周期,监测时间则需要数小时到数天不等。
随着在商业、工业和军事领域对电磁仪器的广泛应用,电磁污染变得越来越突出,因此开发高效、廉价以及轻量化的电磁波吸收材料已经成了研究热点。碳纳米管(CNT)由于具有独特的形态和结构已经在电磁波吸收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但是,CNT具有阻抗匹配较差、损耗机制单一等缺点。导电聚合物(CPs)被视为是一种优秀的电磁波吸收材料。其中,聚吡咯(PPy)和聚苯胺(PANi)作为典型的CPs,不仅具有低密度、易于大规
我国黄磷开采量大,黄磷的生产过程中会有大量的黄磷尾气产生,黄磷尾气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CO)。CO是一种重要的碳一化工原材料,如果能够很好地对黄磷尾气中的CO进行回收,将能够有效地实现黄磷尾气的资源化利用。然而多种有毒有害气体存在于黄磷尾气中,导致CO很难被有效地利用。本文针对黄磷尾气中砷化氢(AsH_3)的脱除问题,以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作为催化剂的载体,通过超声浸渍法制备出一系列催化
收缩徐变是混凝土材料本身固有的特性。收缩是混凝土的体积随着时间变化而减小的现象,徐变是在长期荷载作用下应变随时间变化而增长的效应。由于时间的跨度长、环境湿度的变化大、各构件理论厚度和混凝土抗压强度都不同,收缩徐变对桥梁结构的影响效果就越明显。为了研究新旧桥涵规范下收缩徐变对大跨度斜拉桥影响量的区别,本文通过新旧两种桥涵设计规范(1985版和2018版),对在建的嘉鱼桥的混凝土索塔和运营十几年荆州桥
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氟烃化合物的使用增多。一方面更多的消耗大气中的O_3,另一方面导致紫外线的照射愈加严重,随紫外线增加而上升的紫外线中波UV-B辐射对植物造成的影响作用也越来越强。大量研究表明,适宜的UV-B对植物、动物等生物体不存在伤害作用,而在一些高纬度地区、高原山地或是光照较强的地区则出现了损伤的现象,而这种现象也随着时间推移有着扩散的趋势,所以试验研究UV-B对大面积种植的经济作物苜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