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以来徽州区域的疾病与医疗卫生体系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x1987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清时期,徽州地区发生的疾病几乎覆盖了包括内科、外科、眼科、妇科、儿科与传染病等在内的各类疾病范畴,这说明徽州地区的自然环境并没有其独特的医疗环境特质。然而,与毗邻的江南地区相较而言,徽州地区瘟疫的规模、次数都要少得多。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徽州社会拥有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体系。从时间的纵向来看,大致经历了地方政府医政、宗族医疗卫生体系、社会医疗体系三个阶段。唐宋至明初时期,在中央政府的鼓励与政策要求的双重作用下,地方政府积极建立并完善医政制度,健全医疗组织,大力开展医疗救助与保障活动,成为这一时期徽州医疗体系中无可替代的核心,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明中叶开始,商业与宗族社会成为徽州社会的基本要素,表现在医疗卫生体系方面即以“族医”体制为核心、以宗族医疗救助与保障为特色的宗族医疗卫生体系。这一体系是明清数百年间徽州地区最重要也最具特色的医疗卫生体系,既是宗族生命延续与身体健康的坚强保障,也是徽商辉煌、宗族发达与文化昌盛的重要基石。太平天国的战乱严重破坏了徽州的社会系统,商人开始在地方社会发挥主导性的作用,组建了以新安屯溪公济局与徽宁医疗寄宿所为标志的社会医疗体系。在这两个组织中,医疗救助是其主要的职责,从这一点来看,可以将它们看作是现代医院的雏形。明清徽州医疗卫生体系的变迁既是社会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也能从某个侧面来反映徽州社会变迁的过程与本质。这二者在互动中保证了徽州社会在经历了重大的危机之后依然能够实现整个社会的平稳运行。在徽州社会依次起主导作用的组织——地方政府、宗族与商会在其作为社会的主要力量时,都积极主动地建立合理的医疗卫生体系;在它们力量受到削弱后,则通过各种方式促使其他组织发挥作用来完成这个义务。正是在社会各阶层、各组织的共同努力和重视下,徽州才得以一直有足够的能力面对疾病这个社会痼疾。而这一点,正是徽州地区良好医疗卫生环境形成的根本原因。
其他文献
勘合是一种编有字号、用于校勘比对以防欺诈的纸质文书,是古代政府日常行政中所采取的一种技术性手段。从其形式和作用看来,它是我国古代符契的发展和演变,而这一发展和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