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yⅠAC基因的克隆及转化结球甘蓝的研究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xiang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ecea var,capitate)是我国的一种重要蔬菜,栽培面积己达几十万公顷。生产上结球甘蓝虫害发生相当严重,造成了产量和品质的损失。危害结球甘蓝的主要害虫是鳞翅目的昆虫,其中主要包括菜粉蝶和小菜蛾等。由于在己有的种质资源中很难找到可用的抗虫材料这使得蔬菜常规抗虫育种受到了限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手段培育抗虫蔬菜新品种是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基因工程技术不仅安全有效而且投资少、见效快、特异性杀灭害虫和不污染环境。植物基因工程为抗性育种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方法。人们己从细菌中分离得到苏云金芽抱杆菌毒蛋白基因(Bt)。其蛋白产物对鳞翅目昆虫具有特异的毒杀作用而对高等动物和人无害。因此,将Bt基因转入结球甘蓝而获得抗虫材料而成为可能。本研究内容主要涉及Bt基因的克隆,结球甘蓝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植物表达载体构建,转化获得阳性植株,以及对转基因植株的分子检测。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克隆了一段CryⅠAC基因:经过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反应,克隆了一段基因,同源性达到100%,属于CryⅠAc gene类型。2建立了结球甘蓝3号品种的离体再生体系:以子叶节为外植体,不定芽培养基是:6-BA(4.0mg/L)+NAA(0.2mg/L);生根培养基是1/2MS++NAA(0.2mg/L)。3确定了卡那霉素(Km)在不同时期的筛选浓度:通过对不同时期的卡那霉素浓度的筛选,得出在不定芽时期的筛选浓度是25mg/L,而在生根时期的筛选浓度要降低到20mg/L,才能得到较多的阳性植株。4转化获得结球甘蓝植株:通过将构建的含有BT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转化农杆菌,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其转化入结球甘蓝3号品种,共获得抗生素筛选的幼苗27棵,经PCR检测,Southern杂交分析,有3棵植株被初步证明Bt基因己经整合到结球甘蓝基因组中。
其他文献
本文以高丛越橘‘日出’、半高丛越橘‘北陆’和矮丛越橘‘芬蒂’3个品种组培苗叶片和愈伤组织为试材研究了酶液组成、酶解时间、酶液pH值、渗透压调节剂、材料生理状态、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