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采用两种尺神经移植方法行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治疗全臂丛根性损伤,比较两术式的优劣,并探讨新术式临床实施的可行性。方法SD大鼠48只,建立右侧全臂丛神经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4只。对照组Ⅰ期首先将尺神经在发出部切断,与同样在起始部切断的正中神经吻合并同时预置肌皮神经。Ⅱ期(3周后)将尺神经自肘部部切断,游离至腋部,做皮下隧道引至健侧锁骨上与颈7神经根前股缝合。然后将肘以下尺神经全部游离,通过同一皮下隧道桥接于健侧颈7神经后股与肌皮神经。实验组Ⅰ期首先将尺神经在发生部切断,与同样在起始部切断的桡神经吻合。同时从腕部切断尺神经游离至肘部后,做皮下隧道引至锁骨下区与肌皮神经吻合。Ⅱ期(3周后)将尺神经游离与健侧颈7神经根前后股缝合。手术后1、2、3个月分别取上述各组大鼠8只测定肱二头肌最大强直收缩张力及持续时间、肌肉湿重、观察肌肉形态,并取移位神经远端进行有髓轴突计数和神经形态的电镜观察。结果术后1、2月组两组均无肌肉收缩,术后3个月,实验组“最大强直收缩张力”的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但在“持续时间”上,两者差别不显著(p>0.05)。随术后时间延长,两组肌重恢复率逐渐升高。在术后1个月,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2、3个月,两组差别不显著(p>0.05)。在肱二头肌肌重增加的同时,其肌细胞截面积也逐渐恢复,在术后1个月,实验组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2、3个月两组结果无显著差别(p>0.05)。两组有髓轴突总数随术后时间延长而增加。实验组在术后1、3个月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2个月,两组差别不显著(p>0.05)。实验组在各时间段的髓鞘形态与对照组相比,髓鞘厚度较厚、排列更规则、中等大小纤维所占比例较高、含胶原组织较少。结论分Ⅱ期游离尺神经于健侧颈7神经根的改良术式能更好的保证神经吻合口的血供,有利于神经纤维再生和术后肢体功能恢复。